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民法
> 104年 - 104 原住民族、稅務特種考試_三等_法制、財稅行政、財稅法規:民法#26656
104年 - 104 原住民族、稅務特種考試_三等_法制、財稅行政、財稅法規:民法#26656
科目:
民法 |
年份:
104年 |
選擇題數:
25 |
申論題數:
3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民法
選擇題 (25)
1下列何者,不得為民法之法源? (A)憲法 (B)法理 (C)民事判例 (D)單純之習慣
2 下列何者,不屬於社團法人所必備者? (A)社員 (B)總會 (C)董事 (D)監察人
3 甲擅自在乙之 A 地上蓋有 B 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取得 B 屋之所有權 (B) B 屋為 A 地之成分 (C) B 屋為 A 地之從物 (D) B 屋為獨立之不動產
4 下列關於法律行為之敘述,何者正確? (A)法律行為經撤銷者,原則上視為自始無效 (B)須經承認之法律行為,原則上以承認時發生效力 (C)法律行為無效者,以發現時始不發生效力 (D)無效之法律行為,即為無效,無轉換其他法律行為之問題
5 甲脅迫乙向丙以高價新臺幣 10 萬元購買一台桌上型電腦,2 個月後甲因某案入獄,乙不再畏懼甲會繼續脅迫,於是馬上向 丙表示撤銷該購買之意思表示,同時返還該電腦給丙,並請求丙返還價金 10 萬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得撤銷該買賣契約,但須得到丙之同意,始得撤銷 (B)乙得依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返還新臺幣 10 萬元 (C)由於 2 個月除斥期間經過,故乙不得再主張撤銷買賣契約 (D)由於甲為買賣契約的第三人,第三人之脅迫不構成乙撤銷買賣契約之事由
6 下列關於唆使(造意)他人為侵權行為之敘述,何者錯誤? (A)造意人視為共同行為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B)造意行為必須具有不法性 (C)造意人賠償被害人之損害後,不得向行為人求償 (D)造意行為與損害間必須具有因果關係
7 甲開咖啡店,店員乙在下班後與友人前去 KTV 唱歌,因細故與隔壁包廂的丙產生紛爭,乙將丙打成重傷。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A)丙得對乙請求因受傷而無法工作的酬勞損失,及精神慰撫金 (B)乙經濟能力不好,丙得請求甲負僱用人之連帶賠償責任 (C)丙並未死亡,所以不得對加害人請求精神慰撫金 (D)甲須負衡平責任以填補丙的損害
8 甲工廠違法排放廢水,污染鄰近魚塭水質。不久,乙所有魚塭內之魚群暴斃。經 3 日後,乙始知其魚群暴斃之事。再過 2 週,乙始知魚群暴斃係因甲工廠排放廢水所致。於此情形,乙對甲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應自何時起算 2 年之消滅時效期間? (A)甲工廠排放廢水之時 (B)乙之魚群暴斃之時 (C)乙知其魚群暴斃之時 (D)乙知其魚群暴斃係因甲工廠排放廢水所致之時
9 因不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者,法律效果如何? (A)若有代償利益存在,債權人得主張代償請求權 (B)債務人應負全部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 (C)債權人得解除契約 (D)債務人應履行其原給付義務
10 下列何種債權具有可讓與性? (A)回復名譽之請求權 (B)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C)商品買賣之代價請求權 (D)扶養請求權
11 甲對乙有 100 萬元債權,於 88 年 1 月 1 日清償期屆至;乙對甲有 120 萬元債權,於 99 年 2 月 2 日清償期屆至。甲於 103 年 3 月 3 日向乙表示,雙方債務在 100 萬元範圍內抵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對乙之債權已經時效消滅,故甲不得對乙表示抵銷 (B)乙對甲之債權尚未時效消滅,因此只有乙得表示抵銷 (C)甲、乙雙方必須互相表示同意抵銷,始發生抵銷之效力 (D)因甲、乙之債務在時效完成前已適於抵銷,故甲得抵銷
12 甲將其所有中古屋一棟讓售與乙,業經交付並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訂約且交付房屋 6 年後,乙發現該屋為輻射鋼筋屋, 且甲故意不告知,乙遂立即通知甲,甲則提出逾越法定期間等抗辯。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仍得依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規定解除買賣契約 (B)若乙因重大過失不知該屋為輻射鋼筋屋,乙仍得依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規定,對甲請求不履行之損害賠償 (C)乙仍得依民法關於詐欺之規定撤銷買賣契約 (D)乙仍得依民法關於錯誤之規定撤銷買賣契約
13 下列關於承攬人法定抵押權之登記請求權之敘述,何者正確? (A)承攬之工作,須為動產 (B)承攬之工作,須為建築物或其他土地上之工作物或為此等工作物之重大修繕 (C)縱承攬契約未經公證,承攬人仍得單獨申請為抵押權之登記 (D)承攬人於登記前,依法亦得同時取得權利抵押權
14 甲、乙、丙、丁為繼承人,下列情形,何人未喪失限定責任之利益? (A)甲隱匿遺產情節重大 (B)乙未於知悉得繼承時起 3 個月內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法院 (C)丙於遺產清冊上為情節重大之虛偽記載 (D)丁意圖詐害被繼承人之債權人而為遺產之處分
15 甲、乙、丙三人分別共有 A 土地,各自之應有部分為三分之一。就此共有型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無特別約定,甲得按其應有部分,對於 A 之全部,有使用收益之權 (B)無須得乙、丙之同意,甲得自由地以其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 (C)甲以在他人之土地上行使地上權之意思而占有 A 地時,得適用取得時效規定 (D)甲、乙、丙得以共有人過半數、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分割共有土地
16 下列何者,不得創設物權? (A)土地法 (B)民法債編 (C)土地登記規則 (D)習慣法
17 以所有之意思,和平、公然、繼續占有他人未登記之不動產者,達到法律所規定之期間時,得請求登記為所有人。假設善 意占有受讓人,欲將自己之占有與其前占有人之占有合併而為主張,而其前占有人占有之始為惡意或善意有過失時,下列 關於不動產取得時效所需期間之敘述,何者正確? (A) 20 年 (B) 10 年 (C) 5 年 (D) 2 年
18 先次序抵押權人,得優先於後次序之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抵押權之先次序,乃法律上利益,而得對之處分。下列何 者,並非抵押權次序之處分? (A)讓與 (B)絕對拋棄 (C)相對拋棄 (D)分割
19 下列何者,非屬於占有之公示功能所發生之效力? (A)善意取得效力 (B)權利推定效力 (C)權利移轉效力 (D)己力防禦效力
20 甲、乙皆再婚,再婚前丙為甲之子,丁為乙之女。甲死亡,丁得否向法院請求剩餘財產分配? (A)丁為乙之直系血親,得主張剩餘財產分配 (B)剩餘財產分配為當然產生,無須請求 (C)只有乙有權請求剩餘財產分配 (D)丁之請求,應得丙之同意
21 關於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之行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由父母共同行使或負擔之 (B)經父母協商不成時,無論何種事項,均得請求法院酌定其中 1 人單獨行使或負擔 (C)父母之一方不能行使權利時,由他方行使之 (D)父母不能共同負擔義務時,由有能力者負擔之
22 下列何種情形,屬於收養無效之原因,法院不應予以認可裁定? (A)未經乙男之妻丙女之同意,60 歲之甲男收養 40 歲之乙男 (B) 45 歲之甲男未經其妻乙女之同意,收養 25 歲之丙男 (C)未經乙男之監護人之同意,40 歲之甲男收養 15 歲之乙男 (D) 35 歲之甲男收養其妻乙女與前婚配偶丙男所生之 5 歲之丁子,未經其生父丙男之同意
23 關於收養終止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收養之終止,得分為合意終止、法院裁定終止及法院宣告終止 (B)合意終止收養,養父母與養子女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戶政機關為終止收養之登記,始生效力 (C)養子女因故意犯罪,受 3 年有期徒刑確定並未獲緩刑,養父母得請求法院宣告終止收養 (D)因收養關係之終止而生活陷於困難者,得請求他方給與相當之金額 ..
24 被繼承人甲喪偶,但有子女乙、丙二人,乙有二子丁與戊,丙有一女己。甲與乙遇事故同時死亡,甲留下 600 萬元,該筆 財產應如何繼承? (A)丙獨得 600 萬元 (B)丙、丁、戊各得 200 萬元 (C)丁、戊、己各得 200 萬元 (D)丙得 300 萬元,丁、戊各得 150 萬元
25 設甲於民國 101 年 7 月間死亡,甲有二位繼承人,分別為 A、B;甲有一同居人乙,乙為甲生前繼續扶養之人。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甲生前如有債務,A、B 對於甲之債務,除 A、B 因繼承所得遺產外,亦應以 A、B 固有之所有財產,負連帶責任 (B)遺產分割後,A、B 按其所得部分,對於他繼承人因分割而得之遺產,負與出賣人同一之擔保責任 (C)乙為甲生前繼續扶養之人,得對 A、B 行使繼承回復請求權 (D) A、B 在分割遺產前,對於遺產全部為分別共有
申論題 (3)
一、甲、乙離婚,離婚後其未成年子女丙之親權歸乙,甲對丙不曾扶養與聞問。丙 40 歲時,找到 甲,並發現甲在丙 21 歲那年,被丁收養。丙決定與生病的甲及年邁無謀生能力的丁 3 人共同居 住,並負擔兩人之一切生活費用。日前,丙因颱風在工地留守,不幸意外死亡。丙未婚且無子 女,試問:丁、丙是否有祖孫之親屬關係?上述何人可對丙留下之遺產主張權利?(25 分)
⑴甲得否向乙請求給付尚餘之價金 1,000 萬元?(13 分)
⑵乙得否向甲主張讓與對丙之 300 萬元請求權?(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