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法學緒論
> 108年 -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108 年度約僱人員甄選試題-法學緒論概要#74858
108年 -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108 年度約僱人員甄選試題-法學緒論概要#74858
科目:
法學緒論 |
年份:
108年 |
選擇題數:
50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法學緒論
選擇題 (50)
1.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571 號解釋,關於對受非常災害之人民授與之緊急救助之給付對象、條件及範圍 為規定時,國家機關應遵守哪一原則? (A)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B)平等原則 (C)信賴保護原則 (D)不溯及既往原則
2.有關行政程序法所定「行政行為之內容應明確」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行政行為之內容意涵應使人民可以理解 (B)所使用之文字意義為受規範者所得預見 (C)所使用之文字意義應具有公平性 (D)所使用之文字意義可經由司法審查加以確認
3】3.何謂「重要性理論之內涵」? (A)凡是重要的行政機關設置都要經由行政院院長決定 (B)凡是國家重要施政,都必須要行政院監督 (C)凡是對於人民之權利會造成重大影響的措施,均須有法律依據 (D)凡是重要的立法都要經由行政機關提案
4.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43 號解釋,兵役施行法僅授權行政院訂定徵兵規則,則無授權另定限制人民遷 徙自由之役男出境事項之規範,因而行政院由內政部訂定發布之「役男出境處理辦法」違憲,係違反下列何種 原則? (A)誠實信用原則 (B)信賴保護原則 (C)法律保留原則 (D)比例原則
5.下列哪一種原則,又稱為「消極之依法行政原則」? (A)法律保留原則 (B)比例原則 (C)法律優位原則 (D)平等原則
6.下列何者非屬廣義比例原則之內容? (A)適當性 (B)必要性 (C)明確性 (D)衡量性
7.行政程序法第 7 條規定:「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係表徵 何種原則之內涵? (A)明確性原則 (B)比例原則 (C)平等原則 (D)權力分立原則
8.依行政程序法第 9 條與第 10 條之規定,下列何者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行為應注意之事項? (A)應注意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 (B)得逾越法定之裁量範圍 (C)不必符合法規授權之目的 (D)不應注意當事人有利之情形
9.下列何者非行政程序法第 2 條所稱「代表國家表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的 行政機關? (A)經濟部秘書室 (B)經濟部水利署 (C)經濟部能源局 (D)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
10.下列何者非民法債篇各論及學說上所稱之「典型契約」? (A)合夥 (B)合建 (C)合會 (D)旅遊
11.關於依法行政原則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組織法具有劃定機關職權與管轄事務之功能 (B)限制人民自由及權利,須有作用法為依據 (C)自治條例得作為刑事處罰之依據 (D)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
12.關於國家機關的職權,設立程序及總員額之規定應如何? (A)須全部以法律規定之 (B)得全部以命令規定之 (C)須於憲法全部規定之 (D)得以法律為準則性之規定
13.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535 號解釋,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警察人員執行場所之臨檢勤務,應限於已發生 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處所,交通工具或公共場所為之,其中處所為私人居住之空間者,並應受 住宅相同之保障;對人實施之臨檢則須已有相當理由足認其行為已構成或即將發生危害者為限,且均應遵守何 種原則之拘束,而不得逾越必要程度? (A)民主原則 (B)法安定原則 (C)比例原則 (D)權力分立原則
14.行政機關撤銷或廢止授益性質的行政處分,使得相對人喪失原本享有之利益時,應考慮補償相對人因信 賴處分有效存續之利益,此乃基於何種原則而來的要求? (A)比例原則 (B)公益原則 (C)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 (D)信賴保護原則
15.沒有法律規定或法律授權,行政機關即不得合法地做成行政行為,此係基於何原則? (A)比例原則 (B)法律優位原則 (C)公益原則 (D)法律保留原則
16.在行政法學上,所謂的「過度禁止」即為下列哪一種法律原則的同義詞? (A)誠實信用原則 (B)平等原則 (C)信賴保護原則 (D)比例原則
17.有關罰鍰繳清後始得發給行車執照之規定,係違反下列何種原則? (A)信賴保護原則 (B)平等原則 (C)不當連結禁止原則 (D)公益原則
18.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558 號解釋,國家安全法第 3 條第 1 項有關人民入出境均應經主管機關之許可, 及同法第 6 條,對未經許可入境者,予以刑罰制裁,係違反下列何種原則? (A)法律明確性原則 (B)公益原則 (C)比例原則 (D)信賴保護原則
19.消防機關通知負責人限期改善大樓防火設施建材,逾期處罰,於期限屆滿前,消防機關即派員檢查,見 未改善,乃開立罰單,科處罰鍰。此項行政行為違反下列何者行政法原則? (A)比例原則 (B)平等原則 (C)明確性原則 (D)誠信原則
20.甲撤銷其因受乙詐欺而為之意思表示時,該撤銷權之性質為何? (A)請求權 (B)抗辯權 (C)形成權 (D)支配權
21.依民法之規定,買受人應按物之性質,依通常程序從速檢查所受領之物,如發見有應由出賣人負擔保責 任之瑕疵時,應即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應於為上述通知後,多久期間內行使解除權或價金減少請求權? (A) 1 個月內 (B) 3 個月內 (C) 6 個月內 (D) 1 年內
22.甲與乙離婚後死亡,身後有甲年邁之父丙及甲之年幼的孫子丁、戊(丁、戊之父母因車禍均先於甲死亡)。 甲之繼承人及其各自之應繼分如何? (A)乙、丙、丁、戊各四分之一 (B)丁、戊各二分之一 (C)丙二分之一,丁、戊各四分之一 (D)丙四分之一、丁、戊各八分之三
23.遺囑人並無生命危急或其他特殊情形,而得依一般方式為遺囑時,下列何者不具遺囑之效力? (A)錄音遺囑 (B)代筆遺囑 (C)密封遺囑 (D)自書遺囑
24.甲將其所有之 A 地出賣予乙後,於交付並移轉所有權予乙前,政府徵收 A 地並通知甲發給徵收補償。就 此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免除基於與乙之買買契約所生的給付義務 (B)乙得直接請求將補償地價交付予自己 (C)乙得請求甲讓與甲對政府之補償地價給付請求權 (D)補償地價請求權之消滅時效自徵收補償款核發時起算
25.甲向丙稱自己係乙之代理人,與丙締結 A 機器之買賣契約。事後丙發現甲為無權代理人,乃向甲請求損 害賠償。就此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須甲有故意或過失,丙始得請求 (B)丙之請求權的消滅時效期間為 15 年 (C)丙因善意而不知甲無代理權,即得請求 (D)丙得請求賠償之範圍,以因契約有效所得利益為限
26.甲因輕率無經驗而簽署住戶公約,將其私有土地提供做為社區共同使用。事後反悔之甲得就簽署行為為 如何主張? (A)聲請法院撤銷之 (B)效力未定 (C)無效 (D)向社區管委會撤銷之
27.甲未授與任何代理權予乙,乙卻自稱為甲之代理人,以甲之名義與丙締結電器用品之買賣契約。甲、丙 間之買賣契約的效力如何? (A)有效 (B)無效 (C)效力未定 (D)得撤銷
28.甲於 A 大賣場購買標示為「特賣展示品」之大型液晶電視。甲、A 之賣賣契約的性質為下列何者? (A)種類物之債 (B)集合物之債 (C)特定物之債 (D)消費物之債
29.下列何者非屬得適用「情事變更原則」之要件? (A)情事之變更須發生於債之關係成立後 (B)情事之變更須非債之關係發生時當事人所得預料 (C)依債之關係的原有效果履行顯失公平 (D)僅限於因契約所發生之債的關係,始得適用
30.就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所為行為、或無另以契約約定所生之事項,下列何種情形對其他連帶債務人不生 效力? (A)因承認而中斷時效者 (B)因清償而債務消滅者 (C)因抵銷而債務消滅者 (D)因提存而債務消滅者
31.甲將其所有之古董花瓶以新台幣(以下同)10 萬元出售予乙,乙支付 5 萬元後,甲即先將該花瓶交付予 乙。未料在乙支付剩餘價金前,該花瓶因地震毀損而失其價值。就甲、乙對交付後之花瓶的滅失風險未有任何 約定的情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不得再向乙請求支付剩餘價金,並須將已受領之 5 萬元返還予乙 (B)甲得保有自乙所受領之 5 萬元,但不得再向乙請求支付剩餘價金 (C)甲得保有自乙所受領之 5 萬元,並得再向乙請求支付剩餘價金 (D)甲得向乙請求支付剩餘價金,但須另給付一相等價值的花瓶予乙
32.甲為祝賀其父乙之八十大壽生日,乃與小有名氣之畫家丙約定,請丙為乙繪製肖像畫一幅,待完成後, 由甲支付新台幣 20 萬元予乙。甲、丙間之約定屬下列何種契約? (A)僱傭契約 (B)承攬契約 (C)委任契約 (D)買賣契約
33.依民法規定,甲將其房屋出租予乙使用後,乙有遲付租金之情形,經甲屢次催告未果。甲得於乙遲付租 金之總額達幾個月之租額時終止租約? (A) 1 個月 (B) 2 個月 (C) 3 個月 (D) 6 個月
34.依民法規定,受任人受概括委任者,得為委任人為一切行為。但就特定行為,則另須有特別之授權。下 列何者,非屬另須有特別授權之行為? (A)和解 (B)起訴 (C)提付仲裁 (D)出賣動產
35.甲以行使地上權人之意思,和平、公然、繼續無權占有並使用登記所有名義人為乙之土地達二十餘年。 就甲主張適用關於時效取得之相關規定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當然成為該地之地上權人,無庸登記 (B)甲取得請求登記為該土地之地上權人的權利 (C)因該土地已登記為乙所有,甲不得對該地主張任何權利 (D)甲非善意無過失,不得對該地主張任何權利
36.甲因其債務人乙屆期未清償對甲之債務,乃聲請法院強制執行拍賣乙所有之土地及該地上之房屋,並由 丙拍定土地、丁拍定該土地上之房屋。丁之房屋與丙之土地間的法律關係如何? (A)於房屋得使用期限內,推定有租賃關係 (B)於房屋得使用期限內,視為有租賃關係 (C)推定已有地上權之設定 (D)視為已有地上權之設定
37.下列何者非屬民法上規定之「姻親」? (A)血親之配偶 (B)配偶之血親 (C)血親之配偶之血親 (D)配偶之血親之配偶
38.下列何者非屬結婚之要件? (A)應有公開儀式 (B)應以書面為之 (C)應有二人以上證人於書面簽名 (D)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結婚之登記
39.關於收養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收養得由當事人口頭約定,並向法院聲請認可即可 (B)養父母及已成年之養子女間,得由雙方以書面合意終止收養關係 (C)除夫妻共同收養外,一人不得同時為二人之養子女 (D)養父母死亡後,已成年之養子女得聲請法院許可終止收養
40.甲、乙就承攬契約工程款爭議簽訂和解契約,但附有須經甲之上級官署核准始生效力的條款。該條款之 性質屬下列何者? (A)解除條件 (B)停止條件 (C)確定期限 (D)不確定期限
41.甲、乙、丙為兄弟,甲因精神障礙受輔助宣告,經選定由丁為輔助人。三兄弟之父死亡後,遺留 A 土地 由三人繼承。就甲進行與 A 地有關之下列行為時,何者不須丁之同意? (A)將繼承之 A 地登記為公同共有時 (B)協議分割 A 地時 (C)出租 A 地與第三人戊時 (D)拋棄對 A 地之繼承權時
42.甲向乙借款新台幣(以下同)100 萬元,並約定借期五年、年利率 15%。就此情形之甲的期前清償權,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得不向乙預告,隨時清償原本 (B)經一年後,甲得不預告乙,隨時清償原本 (C)經六個月後,甲得於一個月前預告乙,隨時清償原本 (D)甲、乙不得以契約約定除去甲之期前清償權
43.甲、乙間因消費借貸及貨款互負金錢債務。甲對乙之債務於 107 年 11 月 10 日屆清償期、乙對甲之債務 於同年 11 月 15 日屆清償期。於雙方均未向相對人為清償前,甲於同年 11 月 18 日向乙表示,以其對乙所負債 務與乙對甲所負債務為抵銷、並於 11 月 21 日生效;乙則於 11 月 20 日對甲表示以互負之債務為抵銷。甲、乙 二人相互間債之關係,於何時按照抵銷數額而消滅? (A) 11 月 10 日 (B) 11 月 15 日 (C) 11 月 20 日 (D) 11 月 21 日
44.甲為 A 公司之董事,為業務需要,甲與 B 銀行締結擔保 A 公司對 B 銀行之所有借款的連帶保證契約。甲 在擔任 A 之董事期間,A 向 B 之借款累計有新台幣(以下同)500 萬元屆期未為清償;甲自 A 離職後,A 與 B 間續有金錢借貸往來,另累計達 1,500 萬元借款未為清償。A 無力償還上述借款時,B 得對甲請求履行保證債 務之金額為: (A) 0 元 (B) 500 萬元 (C) 1,500 萬元 (D) 2,000 萬元
45.甲於自己所有之土地上建造房屋時,因其重大過失致部分建物逾越疆界建造於乙所有之鄰地。就此情形,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非故意,乙不得請求甲拆除越界部分房屋 (B)如乙知甲越界時,未即提出異議,則不得請求甲拆除越界部分房屋 (C)甲得請求法院判決乙應出售其被越界部分之土地予甲 (D)乙得請求甲拆除越界部分房屋,但法院得斟酌公共及當事人利益免為拆除
46.甲與乙婚後,乙辭去工作照顧二人尚就讀小學之子丙,甲之父母丁戊、及乙之父母庚辛均年事已高,無 工作能力。甲因事業失敗,經濟能力不足扶養上述有受扶養權利之人時,依民法規定,下列何者為甲應最優先 扶養之人? (A)僅乙、丙 (B)僅乙、丁、戊 (C)僅丙、丁、戊 (D)僅丁、戊、庚、辛
47.被繼承人於贈與時未為反對之意思表示的情形下,繼承人中有在繼承開始前因下列何種情形,已從被繼 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不須將該贈與價額加入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所有之財產中,為應繼遺產? (A)結婚 (B)分居 (C)營業 (D)出國留學
48.關於拋棄繼承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拋棄應於繼承開始時起三個月內為之 (B)拋棄應以書面向戶政事務所為之 (C)因他人拋棄繼承而應為繼承之人,亦得拋棄其繼承權 (D)繼承之拋棄於拋棄時起發生效力
49.甲搭乘乙駕駛之機車的便車途中,因乙之機車與丙駕駛之汽車擦撞,致甲受傷住院治療一個多月。對於 擦撞事故之發生,乙、丙均有過失。甲就其因此所受損害賠償的請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僅得分別對乙、丙請求依其各自之過失比例計算出之賠償金額 (B)乙係好意供甲搭便車,不須對甲負損害賠償責任 (C)甲得先對乙請求賠償全部損害,如有不足,再向丙請求 (D)甲須先對丙請求賠償全部損害,如有不足,再向乙請求
50.甲承包乙政府機關施作橋樑之公共工程,決標金額為新台幣(以下同)300 萬元。惟甲於施作過程中未向 乙說明、亦未得乙之同意,擅自增加施作橋樑基座工程,致增加工程款 200 萬元。就此增加工程款部分,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甲明知無給付之義務仍為給付,不得請求乙返還 200 萬元利益 (B)甲未受委任,並無義務,而為乙管理事務,得請求乙償還 200 萬元 (C)乙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甲受損害,甲得請求乙返還 200 萬元利益 (D)甲之給付係履行道德上之義務,不得請求乙返還 200 萬元利益
申論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