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行政法概要(包含行政程序法等)
> 100年 - 100 原住民族特種考試_三等_一般行政、一般民政、社會行政、原住民族行政、農業行政:行政法#6007
100年 - 100 原住民族特種考試_三等_一般行政、一般民政、社會行政、原住民族行政、農業行政:行政法#6007
科目: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行政法概要(包含行政程序法等) |
年份:
100年 |
選擇題數:
25 |
申論題數:
6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行政法概要(包含行政程序法等)
選擇題 (25)
1 有關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生活必需品之供給、舉辦職業訓練、給予經濟補助及提供文化服務等措施,謂之:(A)干涉行政(B)國庫行政(C)給付行政(D)計畫行政
2 憲法已將某些事項保留予立法機關,須由立法機關以法律加以規定,行政行為不能以消極的不牴觸法律為已足,此種積極的依法行政,謂之: (A)憲法保留原則(B)法律保留原則(C)命令保留原則(D)行政保留原則
3 行政機關依法有裁量之權限,但因故意或過失而消極的不行使裁量權,謂之: (A)裁量逾越(B)裁量濫用(C)裁量怠惰(D)裁量恣意
4 行政執行處對於逃漏稅又不在查獲後限期內繳稅者,常採用下列那種強制處分? (A)管束(B)管教(C)管收(D)管理
5 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平交易委員會是屬何種委員會? (A)合議制(B)獨任制(C)混合制(D)併行制
6 下列何者為行政機關以條件、負擔、期限或保留廢止權等方式附加於行政處分之主要內容的意思表示?(A)行政執行(B)行政罰(C)行政處分之附款(D)行政羈束
7 關於行政契約之程序問題,有關要約、承諾之到達、生效或變更等項應可準用何種規定?(A)憲法(B)刑法(C)民法(D)國際公法
8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或自治條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之規定,旨在揭櫫何種原則?(A)處罰法定主義(B)有責主義(C)有利原則(D)比例原則
9 行政機關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得依職權探知事實真相,俾發現實質的真實,此原則謂之:(A)資訊公開主義(B)當事人進行主義(C)證據公開主義(D)職權調查主義
10 行政程序法施行後,行政機關發布法規命令須踐行之程序,僅有下列那一項? (A)事先公告周知(B)聽證程序(C)規定罰則(D)行政裁量
11 地方制度法有疑義時,係由下列何機關解釋? (A)臺北市政府(B)南投縣政府(C)花蓮市公所(D)內政部
12 下列那種處罰係適法之立法? (A)依自治條例處新臺幣30 萬元之罰鍰(B)依自治條例勒令歇業 (C)依自治條例註銷執照(D)依自治條例暫停營業
13 下列關於行政法院法官之敘述何者為錯誤? (A)法官應本於職權而為判決(B)法官應本於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C)法官可試行和解(D)法官不必參與裁決基礎之辯論
14 人民陳情案,有下列那種情形之一者,得不予處理? (A)姓名、地址明確陳情案(B)非同一事由之陳情案 (C)主管機關業務陳情案(D)同一事由並已答覆仍一再陳情案
15 行政罰之裁處權,因多少年不行使而消滅? (A)1 年(B)3 年(C)5 年(D)7 年
16 對人強制之措施為管束,其期間長短以實現看管約束目的為準,惟最長不得逾多少時間?(A)12 小時(B)3 日(C)24 小時(D)7 日
17 甲對任職機關將其考績評定為丁等之免職處分不服,應向下列何種機關請求救濟?(A)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B)考選部(C)銓敘部(D)審計部
18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行使職權最主要之依據為公務人員保障法,其適用之對象不包括:(A)有給專任人員(B)公立學校編制內依法任用之職員(C)政務人員(D)公務人員
19 法規命令是授權立法,係依下列何者之授權? (A)憲法(B)命令(C)法律(D)以上皆是
20 法律與法律間之適用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上位法優於下位法(B)後法優於前法(C)特別法優於普通法(D)公法優於私法
21 法條中明文有「必要時」字樣者,通常係指下列何種法律原則之適用? (A)信賴保護原則(B)比例原則(C)誠信原則(D)明確性原則
22 行政法院是採何種審理方式? (A)一級一審制(B)二級二審制(C)三級三審制(D)分地方行政法院與高等行政法院(E) 三級二審制
23 甲向鄉公所申請提供非都市土地相關資料,該鄉公所應於受理後幾日內為准駁之決定?(A)15 日內(B)25 日內(C)30 日內(D)60 日內
24 不服縣(市)政府之行政處分者,可向何者提起訴願? (A)縣(市)政府(B)中央主管部、會、行、處、局、署(C)行政院(D)直轄市政府
25 命令歇業、命令解散、撤銷或廢止許可或登記、吊銷證照、強制拆除或其他剝奪或消滅一定資格或權利之處分,是屬於何種處分? (A)限制或禁止行為之處分(B)剝奪或消滅資格、權利之處分 (C)影響名譽之處分(D)警告性處分
申論題 (6)
一、依據司法院釋字第 690 號解釋,民國 91 年 1 月 30 日修正公布之傳染病防治法第 37 條 第 1 項規定:「曾與傳染病病人接觸或疑似被傳染者,得由該管主管機關予以留驗;必 要時,得令遷入指定之處所檢查,或施行預防接種等必要之處置。」關於必要之處置應 包含強制隔離在內之部分,對人身自由之限制,大法官認為尚不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 亦未牴觸比例原則。請問何謂「法律明確性原則」與「比例原則」?「強制隔離」行為之 法律性質為何?若對之不服,應如何救濟?(25 分)
(1)我國推動行政法人制度之目的為何?
(2)行政法人之意義為何?
(3)行政法人制度之主要內涵為何?
(4)行政機關轉型為行政法人後,原為公務人員者之身分與權益如何保障?
(5)對於行政法人之行政處分不服者,救濟途徑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