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公職◆法學
> 無年度 - 民法日期篇#6227
無年度 - 民法日期篇#6227
科目:
公職◆法學 |
選擇題數:
25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公職◆法學
選擇題 (25)
依民法第42條法人經依章程規定或總會決議解散者,董事應於幾日內報告法院。(A)10(B)15(C)30(D)7
如有全體社員幾分之幾以上之請求,表明會議目的及召集理由,請求召集時,董事應召集之。(A)3分之1(B)2分之1(C)10分之1(D)4分之1
承上題,總會之召集,除章程另有規定外,應於幾日前對各社員發出通知。(A)7(B)30(C)15(D)當日
依民法第 53 條社團變更章程之決議,應有全體社員過半數之出席,出席社員四分三以上之同意,或有全體社員幾分之幾以上書面之同意。(A)三分之二(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三(D)二分之一
依民法第 54 條社員得隨時退社。但章程限定於事務年度終,或經過預告期間後,始准退社者,不在此限。前項預告期間,不得超過多久?(A)30日(B)10日(C)6個月(D)2個月
依民法第 330 條債權人關於提存物之權利,應於提存後幾年內行使之,逾期其提存物歸屬國庫。(A)2年(B)5年(C)10年(D)15年
依民法第 365 條買受人因物有瑕疵,而得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者,其解除權或請求權,於買受人依第三百五十六條規定為通知後多久期間不行使或自物之交付時起經過五年而消滅。(A)2個月(B)6個月(C)1年(D)2年
依民法第379條380條出賣人於買賣契約保留買回之權利者,得返還其所受領之價金,而買回其標的物。買回之期限,不得超過多久?(A)半年(B)1年(C)2年(D)5年
依民法第 449 條租賃契約之期限,不得逾多久?(A)5年(B)10年(C)20年(D)無限制
依民法第 556 條商號得授權於數經理人。但經理人中有幾人之簽名者,對於商號,即生效力。(A)1人(B)2人(C)3人(D)全部經理人簽名
依民法第 601-2 條關於寄託契約之報酬請求權、費用償還請求權或損害賠償請求權,自寄託關係終止時起,多久期間不行使而消滅。(A)6個月(B)1年(C)2年(D)5年
依民法第 623 條關於物品之運送,因喪失、毀損或遲到而生之賠償請求權,自運送終了,或應終了之時起,多久期間不行使而消滅。(A)1年(B)2年(C)5年(D)15年
承上題關於旅客之運送,因傷害或遲到而生之賠償請求權,自運送終了,或應終 了之時起,多久期間不行使而消滅。(A)1年(B)2年(C)5年(D)15年
依民法第 656 條旅客於行李到達後多久期間不取回行李時,運送人得定相當期間催告旅客取回,逾期不取回者,運送人得拍賣之。 (A)1個月(B)3個月(C)6個月(D)1年
依民法 第 一九 節之一 合會,第 709-7 條:會員應於每期標會後多久期間內交付會款。 (A)1日(B)2日(C)3日(D)一定要當面交付。
依民法第 756-4 條人事保證未定期間者,保證人得隨時終止契約。前項終止契約,應於多久期間前通知僱用人。但當事人約定較短之期間者,從其約定。(A)1個月(B)2個月(C)3個月(D)10日。
依民法第 768 條以所有之意思,幾年間和平、公然、繼續占有他人之動產者,取得其所有權。 (A)5年(B)10年(C)15年(D)20年
依民法第 807-1 條遺失物價值在新臺幣多少錢以下者,拾得人應從速通知遺失人、所有人或其他有受領權之人。 (A)500元(B)1萬元(C)10萬元(D)50萬元。
依民法第 823 條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前項約定不分割之期限,不得逾幾年 。(A)1年(B)2年(C)5年(D)10年。
承上題,但共有之不動產,其契約訂有管理之約定時,約定不分割之期限,不得逾幾年?(A)5年(B)10年(C)15年(D)30年。
依民法第 835 條地上權定有期限,而有支付地租之約定者,地上權人得支付未到期之多久期間之分地租後,拋棄其權利。(A)2個月(B)6個月(C)1年(D)3年
承上題,地上權未定有期限,而有支付地租之約定者,地上權人拋棄權利時,應於 多久期限前通知土地所有人,或支付未到期之一年分地租。(A)1個月(B)2個月(C)6個月(D)1年。
因不可歸責於地上權人之事由,致土地不能達原來使用之目的時,地上權 人於支付前二項地租之幾分之幾後,得拋棄其權利?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十分之一(D)十分之二。
依民法第 836 條地上權人積欠地租達多久期間之總額,除另有習慣外,土地所有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地上權人支付地租,如地上權人於期限內不為支付,土地所有人得終止地上權。 (A)2個月(B)半年(C)1年(D)2年。
依民法第 850-2 條農育權未定有期限時,除以造林、保育為目的者外,當事人得隨時終止之。前項終止,應於多久前通知他方當事人。(A)10日(B)1個月(C)6個月(D)1年。
申論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