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申論題資訊

試卷:102年 - 102 高等考試_三級_智慧財產行政:行政法#59274
科目: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行政法概要(包含行政程序法等)
年份:102年
排序:0

題組內容

二、我國行政罰法第 24 條與第 26 條規定,採取「一行為不二罰原則」。請問:

申論題內容

⑴如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應如何處罰?(5 分)

詳解 (共 6 筆)

詳解 提供者:110關務四一般行政8個月上榜 (IG@stephanieeewang)

Q:⑴如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應如何處罰?

行政罰法第26條第一項,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依刑事法律處罰之。但其行為應處以其他種類行政罰或得沒入之物而未經法院宣告沒收者,亦得裁處之。

行政罰法第26條第一項的立法理由,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時,由於刑罰與行政罰同屬對不法行為之制裁,而刑罰之懲罰作用較強,故依刑事法律處罰,即足資警惕時,實無一事兩罰再處行政罰之必要。且刑事法律處罰,由法院依法定程序為之,較符合正當法律程序,應予優先適用。但罰鍰以外之沒入或其他種類行政罰,因兼具維護公共秩序之作用,為達行政目的,行政機關仍得併予裁處,故為行政罰法第26條第一項但書規定。

補充  行政罰法第26條之修法理由:

1. 緩起訴處分之性質,實屬附條件之便宜不起訴處分,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時,依刑事訴訟法第253-2條第1項規定,對被告所為之措施及課予之負擔,係一種特殊之處遇措施,並非處罰。

2. 為避免行政制裁緩不濟急,失卻處罰目的,一行為如經緩起訴處分確定,不待緩起訴期間屆滿而未撤銷,行政機關即應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裁處。

3. 因行為人受有財產之負擔,或為勞務之付出,為符比例原則,故明定其所支付之金額或提供之勞務,得扣抵罰鍰。

詳解 提供者:我是榜首

以刑罰為主

詳解 提供者:BBubble Tsai
(1)依據「一行為不二罰原則」,若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義務,應以「刑事」法律責任為優先,行政法律為補充。
詳解 提供者:柚
1、罰緩分別罰之。 2、沒入及其他種類行政罰,如未經法院沒收者或相同種類的處罰時,得併裁處沒入。
詳解 提供者:傑閔

詳解 提供者:Hsiao Feng Huang
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應處罰鍰者,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 定裁處。但裁處之額度,不得低於各該規定之罰鍰最低額。 前項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除應處罰鍰外,另有沒入或其他種類行政罰 之處罰者,得依該規定併為裁處。但其處罰種類相同,如從一重處罰已足 以達成行政目的者,不得重複裁處。 一行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及其他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應受處罰,如已裁 處拘留者,不再受罰鍰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