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確性原則是法治原則之一,指的是法律應該具有明確、清晰、具體的規定,以便人民能夠預見其法律後果、行為的合法性或違法性。這一原則強調法律應該明確地規範社會行為,使人們能夠了解其權利、義務和責任,並根據法律來指導其行為。
法律明確性原則具有以下幾個重要意義:
確定性和預見性:法律的明確性使人們能夠預見其行為的法律後果,因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和紛擾。人們能夠依據法律的明確規定來規劃自己的行為,以確保其合法性。
公平和平等:法律明確性確保了對所有人都是平等和公平的,因為每個人都能夠根據相同的法律規則來界定其行為的合法性。法律的不明確性可能導致不公平和歧視,因為不同的人對同一法律規定的理解可能不同。
法治和權威:法律明確性是法治的基礎,它確保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可執行性。只有當法律明確且可理解時,人們才會信任並遵守法律,這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法律的制定和解釋過程中,法律制定機關和司法機關應該努力確保法律的明確性,避免法律模糊、含糊不清或多義性。這可以通過明確的用詞、具體的規定和一致的解釋來實現。當法律存在不確定性或不明確性時,可能需要依靠司法解釋或其他相關法律原則來解決爭議,以確保法律的公正和適用性。
就該防治條例第 7 條規定: 「……指揮官……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 措施」之規定,依法律明確性原則,顯不夠明確,仍需依該規定制定相關規則以補充規定,是謂法律保留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