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普考◆法學知識
> 92年 - 92-1 普通考試_各科別:綜合知識測驗(二)(法學緒論)#3181
92年 - 92-1 普通考試_各科別:綜合知識測驗(二)(法學緒論)#3181
科目:
普考◆法學知識 |
年份:
92年 |
選擇題數:
40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普考◆法學知識
選擇題 (40)
1.依據「法律位階理論」,最高的規範是:(A)神法(B)憲法(C)國家安全法(D)戒嚴法
2.下列何者非屬於憲法所規定的總統職權?(A)統帥權(B)任免權(C)審判權(D)戒嚴權
3.罰鍰在行政作為內,歸為下列何種行為?(A)職務命令(B)授益處分(C)行政處分(D)直接強制處分
4.「國家應推行全民健康保險,並促進現代和傳統醫藥之研究發展。」此規定見諸下列何者?(A)憲法第十三章第四節「社會安全」(B)憲法增修條文(C)全民健康保險法(D)社會福利法
5.以下何者非屬於憲法第二章所例示規定保障之自由?(A)秘密通訊之自由(B)信仰宗教之自由(C)發展人格之自由(D)集會結社之自由
6.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規定,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至少幾分之幾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A)1/2(B)1/3(C)2/5(D)3/4
7.司法院所提出之年度司法概算:(A)行政院得刪減後,逕行編入中央政府總預算送立法院審議(B)行政院不得刪減或加註意見,逕行編入中央政府總預算,送立法院審議(C)行政院不得刪減,但得加註意見,編入中央政府總預算,送立法院審議(D)由司法院與行政院協調,不必送立法院審議
8.下列何者不屬於行政作用?(A)行政指導(B)法規命令(C)具體行政處分(D)行政法院判決
9.下列何者為完全物權?(A)地上權(B)質權(C)抵押權(D)所有權
10.下列何者並非不動產?(A)辦公大樓(B)農舍(C)土地(D)為供表演臨時搭建的舞台
11.下列何者不是犯罪成立之要件?(A)罪責(B)行為能力(C)違法性(D)構成要件該當性
12.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教唆犯為從犯的一種(B)對從犯之處罰應按正犯之刑減輕之(C)幫助犯必須以被幫助者知情為條件(D)教唆犯,依其所教唆之罪處罰之
13.公務上的侵佔罪之侵佔標的物,係下列何者?(A)僅公務上持有的公家物品(B)僅公務上持有的私人物品(C)公務上持有的公家及私人物品(D)任何公家物品
14.法律規定處罰偽造公文書的行為,是因為公文書:(A)神聖不可侵犯(B)信用性應加以保護(C)具有著作權(D)象徵公務員的尊嚴
15.我國法律規定,一個人對自己下列何種行為,對他人要負侵權賠償責任?(A)僅限故意行為(B)故意及過失行為(C)故意、過失及無過失行為(D)故意及無過失行為
16.下列權利能力享有之敘述,何者最正確?(A)僅限於滿二十歲之人有權利能力(B)任何人均有權利能力(C)僅限於滿七歲之人有權利能力(D)僅自然人得享有權利能力
17.夫妻結婚後關於姓氏的問題,民法規定為何?(A)妻要以本姓冠以夫姓(B)妻要以本姓冠以夫姓,但可以約定不冠夫姓(C)夫妻各保有本姓,但也可以約定冠配偶的姓(D)夫妻各保有本姓,不可以約定冠配偶的姓
18.關於法律與技術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法律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修正(B)國家可以透過立法促進科技進步(C)電磁紀錄在我國仍不得視為文書(D)法律規範可以採納技術規範作為內容
19.下列何人被稱為「現代國際法之父」,主張國家相互間的行為與關係,應該適用自然法的基本原則,加以規範?(A)格老秀斯(Grotius)(B)蘇格拉底(Socrates)(C)馬克斯(Marx)(D)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20.自由法學派的貢獻在於下列何者?(A)抑制審判者的地位(B)強調法律的理念(C)指出概念法學的謬誤(D)建立法律的安定性
21.下列何者不是民事制裁?(A)違約金(B)罰金(C)損害賠償(D)繼承權的剝奪
22.關於請求權之敘述,下列何者為錯誤?(A)請求權之內容可為不作為(B)請求權不等於債權(C)物權當中不包含有請求權(D)公法中也有請求權
23.下列關於國際制裁的敘述,何者為錯誤?(A)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軍事干涉(B)封鎖也是一種國際制裁(C)國際法僅允許透過聯合國進行制裁(D)受害國可以自力救濟
24.下列何者非屬於有權解釋?(A)行政解釋(B)學理解釋(C)立法解釋(D)司法解釋
25.我國刑法第二條第一項前段謂「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此一規定,屬於下列何種法律原則?(A)從輕原則(B)從新原則(C)從重原則(D)從舊原則
26.刑法第二七一條殺人罪第一項規定「殺人者,處.」,第二項規定「前項之未遂犯罰之」。依據何種解釋方法,可得知第一項之既遂罪應含有「死亡結果」之不成文要素:(A)文義解釋(B)歷史解釋(C)體系解檡(D)目的論解釋
27.下列何者為中央法規標準法所規定之適用原則?(A)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原則(B)從新從重原則(C)罪刑法定原則(D)一事不再理原則
28.從立法的過程,來探求法條的意義,亦即藉由立法或修法的資料、立法理由等,來了解法律用詞或法律條文的意義,稱之為:(A)文義解釋(B)歷史解釋(C)體系解釋(D)目的論解釋
29.依據我國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法規明定自公佈或發佈日施行者,自公佈或發佈之日起算至第幾日起發生效力?(A)第三日(B)第五日(C)第六日(D)第七日
30.關於法律生效日期的規定見諸下列何者?(A)行政院組織法(B)立法院組織法(C)中央法規標準法(D)憲法
31.依據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下列何者有權公佈法律?(A)行政院(B)國民大會(C)立法院(D)總統
32.依據憲法第十五條之規定,人民之生存權應予保障。則國家為了落實此一權利,依中央法規標準法,應以何者定之?(A)規則(B)命令(C)法律(D)綱要
33.法律未定有施行期限者,其廢止應經那一程序?(A)應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佈(B)僅須立法院通過(C)僅須主管機關公告(D)僅須總統公佈
34.有關法律不溯既往原則之適用範圍,下列何者正確?(A)僅適用於行政法(B)僅適用於刑法(C)僅適用於民法(D)原則上得適用於一切法律領域
35.法律可分為公法與私法,下列何者為公法?(A)民法(B)民事訴訟法(C)公司法(D)海商法
36.下列何者不是國際法?(A)台灣關係法(B)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公約(C)外交關係公約(D)聯合國憲章
37.有關於程序法與實體法的敘述,下列何者為正確?(A)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是實體法(B)刑法是程序法(C)民法是實體法(D)程序法限於訴訟法
38.國家法律規定竊盜罪,其立法目的在於保護:(A)財產權(B)自由權(C)生命權(D)健康權
39.應遵守判例的原則,主要與下列何者有關?(A)相同事件,應相同處理(B)後法優於前法(C)特別法優於普通法(D)法律係主權者的命令
40.關於責任之敘述,下列何者為正確?(A)政治責任等同法律責任(B)我國在憲法當中規定有國家賠償責任(C)民事責任就是債務履行(D)刑事責任以風險分擔為原則
申論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