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科目:四等◆刑法概要
1 檢察官指揮調查局偵辦銀行法案件,於約談前,掃地之清潔人員甲偶然聽聞檢察官之偵查行動,將相關行動訊息,洩漏給涉嫌吸金的嫌疑人知曉。甲之刑事責任為何? (A)甲不成立犯罪 (B)甲成立公務員洩露國防以外秘密罪 (C)甲成立非公務員洩露國防以外秘密罪 (D)甲成立準瀆職罪
2 關於罪刑法定原則之內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論罪應依立法機關通過之成文法 (B)禁止類推適用 (C)罪與刑均須明確 (D)縱有利於行為人,仍不得溯及既往
3 依現行規定及實務見解觀之,關於刑法典中之立法解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凌虐,以強暴、脅迫、詐欺之手段為必要條件 (B)主持受政府所補助研究計畫之公立大學教授非公務員 (C)檢舉達人為了舉發違規所拍攝之相片電子檔為公文書 (D)非基於正當目的而以口腔含住他人之性器非屬刑法上的性交
4 父親甲以為民法所賦予其對未成年子女的懲戒權並無任何限制,因而剁下其子乙的右手小指,以示懲罰。關於甲之行為,下列何者正確? (A)屬於直接的禁止錯誤 (B)屬於間接的禁止錯誤 (C)屬於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D)屬於反面的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5 警察甲持搜索票對乙宅進行搜索,乙拒不開門,甲強行進入乙宅進行搜索,下列何者正確?(A)甲可主張正當防衛而阻卻違法 (B)乙可主張正當防衛而阻卻違法 (C)甲可主張依法令之行為而阻卻違法 (D)乙可主張依法令之行為而阻卻違法
6 甲基於殺人故意近距離朝躺臥於公園的乙射擊,甲扣下板機時,始發現槍械零件嚴重鏽蝕而無法擊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之行為屬障礙未遂 (B)甲之行為屬不能未遂 (C)甲之行為屬未了未遂 (D)甲之行為無罪
7 甲、乙、丙共同決議去殺 A,三人分持木棍、鐵條前往犯罪。在殺 A 過程當中,甲抓住 A,由乙丙輪流動手,直到 A 氣絕身亡。有關甲、乙、丙之刑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丙成立殺人既遂罪之共同正犯 (B)甲成立殺人既遂罪之幫助犯,乙、丙成立殺人既遂罪之共同正犯 (C)甲、乙、丙成立傷害致死罪之共同正犯 (D)甲、乙、丙成立結夥三人之加重殺人既遂罪
8 關於沒收犯罪所得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仍須宣告沒收或追徵 (B)犯罪所得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C)犯罪所得包含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 (D)犯罪所得及追徵之範圍與價額,認定顯有困難時,得以估算認定
9 有關刑法對於數罪併罰之規定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數罪均須於裁判宣示前違犯,始得合併處罰 (B)宣告之最重刑為無期徒刑者,不執行罰金及從刑 (C)宣告多數無期徒刑者,執行其一 (D)宣告多數褫奪公權者,合併執行宣告期間之總和
10 有關自首之法律效果,下列何者非必減輕或免除其刑?(A)陰謀或預備內亂罪 (B)違背職務之行賄罪 (C)參加犯罪結社罪 (D)放火罪
11 甲受無期徒刑之執行,有關假釋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甲受無期徒刑之宣告,因此不得假釋 (B)甲有悛悔實據,且已執行逾 25 年,甲得自行報請法務部,申請假釋 (C)甲於假釋中故意更犯罪,並受有期徒刑 1 年之宣告,但判決確定時,甲已假釋期滿 1 年,不得撤銷其假釋 (D)甲於無期徒刑假釋後滿 20 年,且假釋未經撤銷,其未執行之刑,以已執行論
12 有關刑法第 22 章殺人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通緝犯甲持水果刀欲殺乙,在尚未抵達乙家即為警逮捕,因殺人不處罰預備犯,故無罪 (B)甲殺死祖父乙,依法應就殺人罪有期徒刑部分加重至二分之一 (C)甲聽聞乙轉述:「丙經常虐打其子丁」,甲遂憤而殺丙,非屬當場激於義憤而殺人 (D)乙因久病厭世囑託其夫甲而殺之,甲成立刑法第 275 條第 1 項受囑託而殺人罪
13 非公務員之乙向公務員甲要求洩漏工程底價,甲為避人耳目,並未面交該底價資料,而將相關文 件置於乙之信箱。有關甲、乙之刑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成立刑法第 132 條第 1 項洩露國防以外秘密罪 (B)甲成立刑法第 316 條洩露業務秘密罪 (C)乙成立刑法第 132 條第 1 項洩露國防以外秘密罪之共同正犯 (D)乙成立刑法第 316 條洩露業務秘密罪之共同正犯
14 某甲不服警察所實施的臨檢,進而推擋警察,被依照刑法第 135 條規定當場逮捕並起訴,但是後來經法院判決甲無罪,最可能的判決理由是下列何者? (A)警察非依法執行臨檢,所以不構成犯罪 (B)警察執行臨檢時,態度不佳,所以不構成犯罪 (C)臨檢並非警察法定職務,所以不構成犯罪 (D)推擋未成傷,所以不構成犯罪
15 有關刑法第 149 條聚眾不解散罪,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本罪屬聚合犯,須聚集 3 人以上始能成罪 (B)本罪行為地點須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 (C)群眾不論自動或被動聚集,事前約定或人數隨時可增加均可 (D)本罪處罰首謀、在場助勢與下手實施者
16 關於偽證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證人於審判時,於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未具結,而為虛偽陳述者,仍構成刑法第 168 條偽證罪 (B)證人於審判時為虛偽陳述,但其陳述並非於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仍構成刑法第 168 條偽證罪 (C)唆使他人偽證者,構成刑法第 168 條偽證罪之間接正犯 (D)證人除於審判時外,於偵查時於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具結,而為虛偽陳述者,亦構成刑法第 168 條偽證罪
17 甲駕駛自用小客車在路口停等紅燈時,遭後方騎乘機車之乙追撞,甲自認自己無過失,旋即駕車離去。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如事故沒有造成死傷結果,不成立肇事逃逸罪 (B)如甲已預見乙受傷,乙也確實受傷,甲因為確信乙能在他人協助下獲得救護,而逕自離去,仍 成立肇事逃逸罪 (C)甲對於發生交通事故無過失,不成立肇事逃逸罪 (D)即使乙於撞擊當下即刻死亡,甲仍成立肇事逃逸罪
18 下列行為,何者構成刑法第 195 條之偽造貨幣罪?(A)意圖供行使之用,偽造面額一萬元的新臺幣紙鈔 (B)意圖供行使之用,將新臺幣一百元紙鈔改造為五百元 (C)意圖供行使之用,偽造面額一百元的美元紙鈔 (D)意圖供行使之用,偽造現行流通之新臺幣一百元
19 有關刑法上偽造及變造之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甲未經乙之授權,以乙之名義作成文書,係屬偽造 (B)甲以已死之人的名義作成文書,係屬偽造 (C)甲就乙已簽名之借據變更借款金額,係屬變造 (D)甲將署名乙之借據更改署名為丙,係屬變造
20 警員甲受理民眾乙報案,明知乙指控之加害人為丙,卻故意記載為丁。關於甲之行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成立刑法第 211 條偽造公文書罪 (B)成立刑法第 211 條變造公文書罪 (C)成立刑法第 213 條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D)成立刑法第 130 條廢弛職務釀成災害罪
21 有關刑法第 16 章妨害性自主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違反被害人意願強制性交時對於被害人拍照,是成立加重強制性交罪 (B)趁被害人酒醉無意識之時,對被害人為性交,因被害人無法表示意願,故不成立犯罪 (C) 14 歲以上未滿 16 歲的高中生男女,兩情相悅,雖合意發生性交行為,仍成立犯罪 (D)對配偶犯強制性交罪是告訴乃論之罪
22 詐欺集團成員 A 打電話向多名被害人詐稱:你的網購設定有誤,重複扣款,你去 ATM 操作,我們可以還你重複扣的錢等語,使被害人陷於錯誤,前往 ATM 處,依 A 指示輸入金額,匯入詐欺集團控制的帳戶內。隨即詐欺集團成員 B 將提款卡交給甲,甲明知該款項是詐騙所得,仍前往超商 ATM 提款,並依約定留下款項 1%當作報酬後,將餘款交給另一名詐欺集團成員 C 帶走。依 實務見解,甲應如何論罪? (A)幫助犯刑法第 339 條第 1 項詐欺取財罪 (B)幫助犯刑法第 339 條之 4 第 1 項第 2 款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C)刑法第 339 條第 1 項詐欺取財罪 (D)刑法第 339 條之 4 第 1 項第 2 款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23 甲約乙比賽電腦技術,看誰有辦法先破解保護措施駭進丙之電腦,乙知道甲平日很膽小,答應後甲可能戰鬥意志為之振奮,乙遂答應此次挑戰。兩人競賽約 1 小時後,甲果然率先駭進丙之電 腦,並取得丙昨天做的上課筆記。有關甲、乙刑責,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構成無故取得他人電磁紀錄罪 (B)甲構成入侵電腦罪 (C)乙構成入侵電腦罪之幫助犯 (D)乙構成無故取得他人電磁紀錄罪之教唆犯
24 甲企圖性侵乙而邀乙飲酒,將乙灌醉後,利用乙酒醉意識恍惚,無法清楚辨別事物,而在乙未反抗下與之性交。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不成立犯罪 (B)甲成立強制性交罪 (C)甲成立乘機性交罪 (D)甲成立加重強制性交罪
25 下列情形中,何者無從適用刑法第 21 條第 1 項依法令之行為規定而不罰?(A)司法警察依刑事訴訟法規定逮捕現行犯 (B)醫師依優生保健法規定為婦女墮胎 (C)父母依民法規定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 (D)公立學校老師依教師法規定體罰學生
一、孤僻的甲多次對隔壁鄰居 A 表示,不要將機車停放在其家門口,在反映無效後,某次又見圖方便的 A 將機車停放在門口,當場不僅出言抗議且對 A 放話,下次再亂停機車,要對 A 飽以老拳。住在對面的乙聽聞後,認為機不可失,因為 A 常在街坊中散布謠言,造成乙困擾,決定讓 A 嚐苦頭。某晚,乙看見 A 回家後,趁機將 A 的機車挪到甲的家門口停放。隔天一早,甲見狀後生起無名火,立即到 A 家按門鈴,對開門的 A 劈頭一拳,造成 A 嘴唇瘀傷併一顆門牙掉落。問:甲、乙的刑責為何?(25 分)
二、A 從事虛擬貨幣交易,常身懷大筆現金,且停車地點固定,不久被甲盯上當成「肥羊」 。某日,甲夥同乙到 A 經常進出的停車場埋伏,看見 A 後,驅車擋住 A 座車,兩人隨後穿著印有「刑警」的背心下車,宣稱辦案要求盤查,喝令 A 蹲下,甲將 A 雙手擺背後並上銬,乙搜刮車內 58 萬元現金,兩人隨即開車逃逸,A 掙脫手銬後報警。問:甲、乙成立何罪?(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