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法學知識(包括中華民國憲法、法學緒論)
> 113年 - 113 司法、海岸巡防特種考試_三等_各類科組:法學知識(包括中華民國憲法、法學緒論)#122096
113年 - 113 司法、海岸巡防特種考試_三等_各類科組:法學知識(包括中華民國憲法、法學緒論)#122096
科目: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法學知識(包括中華民國憲法、法學緒論) |
年份:
113年 |
選擇題數:
30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法學知識(包括中華民國憲法、法學緒論)
選擇題 (30)
1 下列何者並非憲法法治國原則之內涵? (A)依法行政原則 (B)基本權的保障 (C)定期選舉 (D)權力分立原則
2 關於憲法基本國策土地利用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私有土地應照價納稅,政府並得照價收買 (B)附著於土地之礦產屬於國家所有,但人民依法取得土地所有權後,附著於該土地之礦產所有權亦歸該人所有 (C)國家應規劃土地利用,開發農業資源,促成農業之工業化 (D)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人民共享之
3 關於憲法第 10 條規定人民有居住、遷徙自由之保障範圍,下列何者所受限制最大? (A)設定住居所 (B)本國人及外國人出境 (C)往來國內各地 (D)本國人及外國人入境
4 有關言論自由之保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欲透過焚燒旗幟來表達對政府的抗議,這樣的行為無涉言論自由之保護 (B)猥褻言論之目的雖在傳達性的訊息,仍受言論自由之保護 (C)針對言論內容所做的管制規定,應與針對言論的時間與地點所做的管制規定,採相同的審查標準 (D)憲法對於言論自由之應有保障,僅針對積極權利行使之表意自由,不包括消極的不為表意之自由
5 依社會救助法規定,低收入戶得申請生活扶助,此涉及何種基本權利? (A)工作權 (B)人身自由權 (C)生存權 (D)適足居住權
6 大法官解釋曾宣告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之部分規定違憲,主要係違反下列那項原則? (A)法律保留原則 (B)信賴保護原則 (C)法律明確性原則 (D)平等原則
7 有關租稅法律主義,依大法官解釋之意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租稅構成要件應以法律定之 (B)租稅主體、租稅客體、稅基、稅率應以法律定之 (C)稅捐稽徵之程序,應以法律定之,除有明確之法律授權,不得以命令為不同規定 (D)給予人民減免稅捐之優惠,非增加人民負擔,得由稅捐機關逕以命令定之
8 依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判決,有關憲法第 22 條所保障之其他自由權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跨國(境)婚姻媒合不得要求或期約報酬,有違憲法第 22 條所保障契約自由之意旨 (B)刑法通姦罪,係對憲法第 22 條性自主權之限制 (C)對汽車肇事駕駛人強制實施血液酒精濃度測試,構成身體權及資訊隱私權之重大限制 (D)以子女是否從原住民身分之父或母姓氏,為取得原住民身分之要件,侵害憲法第 22 條保障之原住民身分認同權
9 依相關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裁判,有關人格權之保障,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姓名權為人格權之一種 (B)名譽權之保障亦在維護個人人格權 (C)為保護少年人格權,國家負有特別保護義務 (D)寵物因他人侵害致死,亦屬對飼主人格權之侵害
10 有關總統之刑事豁免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若發現總統有犯罪嫌疑者,得為必要之證據保全 (B)不得因他人刑事案件而對總統為證據調查與證據保全 (C)得對總統身體進行鑑定 (D)總統無於他人刑事案件為證人之義務
11 依憲法及增修條文之規定,下列何者須由行政院院長副署? (A)總統公布法律案 (B)總統發布解散立法院之命令 (C)總統任命考試院考試委員 (D)總統發布審計長免職之命令
12 依憲法及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有關立法院召開臨時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經總統之咨請,得開臨時會 (B)立法委員 4 分之 1 以上之請求,得開臨時會 (C)不信任案不得於為其他特定事項召開之立法院臨時會提出 (D)憲法第 69 條僅規範立法院臨時會召開之程序,並未限制臨時會得審議之事項
13 下列何者並非憲法第 80 條審判獨立所適用之對象? (A)行政法院法官 (B)司法院大法官 (C)檢察官 (D)懲戒法院法官
14 有關法院聲請釋憲之程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於憲法訴訟法施行前,聲請依據為司法院釋字第 371、572、590 號解釋 (B)法院於審理案件時,對於應適用之判例,認為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得聲請解釋 (C)已明文規定於憲法訴訟法第 55 條 (D)法院於審理案件時,得認定命令為違憲而逕行拒絕適用
15 有關中央與地方自治事項之權限劃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有關地方自治及中央與地方如何分權,憲法及憲法增修條文已分別就中央、省、縣之立法及執行事項, 設有明文 (B)直轄市之自治事項,憲法或其增修條文均無明文規定予以直接保障,而係以憲法規定授權立法院以法律定之 (C)憲法除明定專屬中央立法之事項外,並同時明定有專屬地方,且中央不得干預之立法或執行事項 (D)監督地方自治之中央主管機關依地方制度法規定,就牴觸中央法律之自治法規,得函告無效或不予核定
16 農業部就動物保護法第 20 條第 2 項規定之具攻擊性之寵物為何,發布公告加以定義,係屬下列何種解釋? (A)立法解釋 (B)行政解釋 (C)司法解釋 (D)學理解釋
17 下列何者為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 (A)受委任工作者 (B)派遣勞工 (C)自營作業者 (D)實際從事勞動之雇主
18 大法官解釋宣告舊刑法第 239 條通姦罪違憲,下列何者與大法官解釋意旨不相符? (A)刑罰對於通姦及相姦行為,無法產生嚇阻之效力 (B)通姦違反婚姻忠誠義務,但尚不至明顯損及公益,國家非必須使用刑罰 (C)對於通姦及相姦之追訴、審判過程,對個人之隱私權干預程度重大 (D)國家權力介入婚姻,可能會對於婚姻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19 直轄市市長若犯內亂、外患或貪污罪,經判決確定者,行政院應予: (A)停止職權 (B)暫時休職 (C)解除職務 (D)調任非主管職務
20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關於法律明確性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立法上不得運用概括條款,否則即有違法律明確性原則 (B)為求明確,行政處分僅限於以書面為之 (C)法規範之涵義於個案中不得由適當組成、立場公正之機構決定 (D)只要法規範意義非難以理解,為受規範者可預見,可經由司法審查加以確認,即不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
21 下列何者非屬憲法或憲法增修條文明定,須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者? (A)監察委員 (B)法官 (C)考試委員 (D)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22 依司法院釋字第 775 號解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刑法第 48 條前段「裁判確定後,發覺為累犯者,依前條之規定更定其刑。」之規定與憲法一事不再理原則有違 (B)累犯加重本刑部分,不生違反憲法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 (C)刑法第 47 條第 1 項之規定累犯不分情節,一律加重最低本刑,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則 (D)累犯加重本刑之規定,與憲法意旨有違,自司法院釋字第 775 號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23 有關「刑」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主刑有四種,分別為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罰金 (B)褫奪公權係褫奪為公務員之資格、為公職候選人與選舉人之資格 (C)無期徒刑不得假釋 (D)有期徒刑執行未滿六個月者,不得假釋
24 甲挑選十位當代文學作家的著作,彙整為「當代文學十大名家作品集」(以下簡稱為「A作品集」 )一書。 甲就所收錄作品的選擇及編排頗具巧思,具有創作性。依我國著作權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A作品集為編輯著作,可獨立受著作權法保護 (B)乙出版社擬出版A作品集時,除應取得甲之同意外,尚應取得所收錄個別作品之著作權人同意 (C)若丙擅自重製A作品集的其中一篇個別作品,僅侵害該個別作品之著作權,未侵害甲的權利 (D)若丁擅自重製整本A作品集,僅侵害各該個別作品之著作權,未侵害甲的權利
25 下列那一種權利或法益受侵害時,不得請求慰撫金? (A)自由權 (B)人格權 (C)財產權 (D)身分法益
26 下列收養情況,何者原則上係得撤銷? (A) 8 歲的甲出養給丙,未經其監護人乙之同意 (B)甲與其最小的姑姑乙年齡相仿,乙未婚生一子 A,交由甲收養 (C)甲與乙育有一子 A,甲乙離婚後,由甲行使親權,乙僅有會面交往權;乙每月均有給付 A 子扶養費;甲再婚後,未經乙同意,將 A 出養給新配偶丙 (D)甲婚前育有一子 A,甲、乙結婚後,乙收養 A,乙與 A 相差 15 歲
27 關於取得時效,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未登記之不動產占有之始為善意並無過失者,取得時效期間為 10 年 (B)取得時效為不變期間,無中斷之問題 (C)動產占有之始為善意並無過失者,取得時效期間為 5 年 (D)地上權亦得準用取得時效之規定
28 關於民法與刑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 (B)沒收與拘束行為人之自由的保安處分,應適用行為時之法律 (C)人之行為能力,始於出生,終於心智喪失時 (D)人之行為能力,以非死產者為限,視為有行為能力,並由其自然血親之生父,代其行使法律行為
29 清治時期臺灣的婚姻型態多元,但不包括下列何者? (A)招贅婚姻/招入婚姻 (B)妾婚姻 (C)童養媳婚姻 (D)神聖婚姻(一夫一妻、一生一世之婚姻型態)
30 關於地方制度法所稱之自治條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自治條例由地方立法機關通過,並由各該行政機關公布,其應分別冠以各該地方自治團體之名稱 (B)自治條例得規定罰則,但以十萬元以下之罰鍰為限,惟不得為連續處罰 (C)自治條例所規定之罰則僅限罰鍰,不得處以勒令停工或停止營業等不利益處分 (D)自治條例經地方行政機關公布後,應報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轉立法院備查
申論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