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行政法概要(包含行政程序法等)
> 無年度 - 2017行政法考前猜題(九)#59912
無年度 - 2017行政法考前猜題(九)#59912
科目: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行政法概要(包含行政程序法等) |
選擇題數:
40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行政法概要(包含行政程序法等)
選擇題 (40)
1. 關於一行為違反數行政法上義務之敘述,何者錯誤?(A)違反情形皆為罰鍰時,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額度不得低於各該規定之罰鍰最低額;管轄原則均為罰鍰額最高之主管機關(B)違反情形為罰鍰與其他種類行政罰,得併處;管轄原則為各該主管機關分別裁處(C)違反情形皆為其他種類行政罰時,當種類相同如從一重處罰已足以達成行政目的者,不得重複裁處(D)違反情形皆為其他種類行政罰時,當種類不同得併處;管轄原則為各該主管機關分別裁處
2. 何者不是行政罰法阻卻違法事由?(A)依法令之行為(B)正當防衛(C)緊急避難(D)年齡滿80歲
3. 關於一行為違反刑事法律及行政法上義務之敘述,何者錯誤?(A)刑事已處罰,行政法處罰罰鍰時,得只依刑事法律處罰,涉及刑事部分移送該管司法機關(B)刑事已處罰,行政法處罰其他種類行政罰,得再裁處行政罰,涉及刑事部分移送該管司法機關(C)刑事宣判緩刑者,仍得只依刑事法律處罰(D)刑事宣判不起訴處分,得再裁處行政罰,並通知原移送之行政機關
【已刪除】4. 關於行政罰裁處程序物加以扣留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對於應扣留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得要求其提出或交付;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交付或抗拒扣留者,得用強制力扣留之(B)扣留,應作成紀錄,記載實施之時間、處所、扣留物之名目及其他必要之事項,並由在場之人簽名、蓋章或按指印;其拒絕簽名、蓋章或按指印者,應記其姓名及事由(C)扣留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在場或請求時,應製作收據,記載扣留物之名目,交付之(D)扣留物,應加封緘或其他標幟,並為適當之處置;其不便搬運或保管者,得命人看守或交由所有人或其他適當之人保管。得沒入之物,有毀損之虞或不便保管者,得拍賣或變賣而保管其價金。易生危險之扣留物,得毀棄之。
5. 關於行政罰法時效之敘述,何者錯誤?(A)行政罰裁處權因三年期間之經過而消滅(B)期間均自結果發生時起算(C)行政罰之裁處因訴願、行政訴訟或其他救濟程序經撤銷而須另為裁處者,期間自原裁處被撤銷確定之日起算(D)時效停止,自停止原因消滅之翌日起,與停止前已經過之期間一併計算
6. 關於行政契約無效事由,何者正確?(A)行政契約準用民法規定之結果為無效者,無效(B)代替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與其內容相同之行政處分有得撤銷之違法原因,只要有一方不明者即為無效(C)締結之和解契約無法有效達成行政目的,並解決爭執,及與人民和解,契約無效。(D)締結雙務契約,契約中無約定人民給付之特定用途、人民之給付無法有助於行政機關執行其職務、人民之給付與行政機關之給付不相當並不具正當合理之關聯,該契約無效。
7. 何者屬於羈束處分?(A)土石流已發布紅色警報,則必為強制撤離之決定(B)如警察機關對於違法集會遊行者,集遊法第25條規定之警告、制止或命令解散三種法律效果中選擇警告執行之(C)警察機關針對違法闖紅燈之處罰(D)警察機關針對開車超速之處罰
8. 何者不屬於羈束處分?(A)國籍認定(B)稅率核定(C)徵兵決定(D)環保機關對違法傾倒廢棄物之處罰
9. 羈束處分的概念源自於何國?(A)英國 (B)法國 (C)日本 (D)德國
10. 關於提高審查密度與降低審查密度之比較,何者錯誤?(A)提高審查密度是涉及人民基本權事項;降低審查密度是涉及專業判斷事項(B)提高審查密度機關組成是合議制;降低審查密度機關組成是首長制(C)提高審查密度是未遵守或沒有確實踐行正當程序;降低審查密度是遵守並確實維護了程序利益(D)提高審查密度事實基礎錯誤或不夠全面;降低審查密度事實基礎正確且調查清楚
11. 關於獨立機關與行政法人比較敘述,何者錯誤?(A)獨立機關為行政機關,不具公法上人格;行政法人為行政主體,具公法人人格(B)獨立機關設立目的為專業分工;行政法人設立目的為組織精簡與完成行政任務(C)獨立機關組織型態是首長制或合議制;行政法人是董事會或由行政院長聘任首長(D)獨立機關立法機關介入程度較高;行政法人立法機關介入程度較低
12. 於應送達處所不獲會晤應送送達人時,得將文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受雇人或應送達處所之接受郵件人員。上述為何種送達方式?(A)寄存送達(B)補充送達(C)留置送達(D)公示送達
13. 公示送達自公告日前,其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者,自最後刊登之日起經幾日發生效力?(A)20日(B)30日(C)40日(D)60日
14. 公示送達自公告日前,於外國或境外為送達者,經幾日發生效力?(A)20日(B)30日(C)40日(D)60日
15. 受理機關對於訴願書不合法定程式之處理可補正者,應通知 訴願人於幾日內補正?(A)10日(B)15日(C)20日(D)30日
16. 關於訴願提起相關期間限制,何者錯誤?(A)處分相對人應自處分送達或公告期滿之日起30日內向管轄機關為之(B)利害關係人自知悉時起算30日內提起訴願,但處分送達或公告期滿超過3年者不得再提出訴願(C)誤向其他機關提起時視為自始向原機關提出,並於10日內移送(D)程式不合法者應通知於20天內補正
17. 關於共同訴願代表人相關敘述,何者錯誤?(A)代表全體訴願人為訴願行為(B)撤回訴願,須全體訴願人以書面同意(C)代表人有2人以上者,均得單獨代表共同訴願人為訴願行為(D)代表權因共同訴願人死亡、喪失行為能力或法定代理變更而消滅
18. 何者不是訴願參加的相關要件?(A)預見處分將對於第三人造成不利(B)時間點須在訴願決定前(C)受理訴願機關依職權通知(D)未參加者,影響訴願結果之效力
19. 關於訴願法第28條第一項與第二項比較,何者錯誤?(A)訴願法第28條第一項參加人與訴願人利益一致;訴願法第28條第二項參加人與訴願人利益衝突(B)訴願法第28條第一項參加方式為機關通知參加及關係人自行申請參加;訴願法第28條第二項參加方式為機關依職權通知(C)兩者參加時間均在訴願決定前(D)兩者均會因不參加訴願會影響訴願結果
20. 訴願委任解除,由訴願代理人提出者,自為解除意思表示之日起幾日內,仍應為維護訴願人或參加人權利或利益之必要行為?(A)10日(B)15日(C)20日(D)30日
21. 訴願之決定以他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準據,而該法律關係在訴訟或行政救濟程序進行中尚未確定者,其訴願決定期間如何計算?(A)自收受訴願書之次日(B)自該法律關係確定之日(C)自該法律關係確定次日(D)自收受訴願書當日
22. 訴願決定期間原則上為何?(A)自收受訴願書之次日(B)自該法律關係確定之日(C)自該法律關係確定次日(D)自收受訴願書當日
23. 僅為不服原行政處分之表示,未於30日內補送訴願書者,其訴願決定期間如何計算?(A)自補送之次日起算(B)自補送期間屆滿之次日起算(C)自補正之次日起算(D)自補正期間屆滿之次日起算
24. 僅為不服原行政處分之表示,並於30日內補送訴願書者,其訴願決定期間如何計算?(A)自補送之次日起算(B)自補送期間屆滿之次日起算(C)自補正之次日起算(D)自補正期間屆滿之次日起算
25. 訴願書不合法定程式,而其情形可補正者,並於20日之通知補正期限內為補正者,其訴願期間如何計算?(A)自補送之次日起算(B)自補送期間屆滿之次日計算(C)自補正之次日起算(D)自補正期間屆滿之次日起算
26. 訴願書不合法定程式,而其情形可補正者,未於20日之通知補正期限內為補正者,其訴願期間如何計算?(A)自補送之次日起算(B)自補送期間屆滿之次日計算(C)自補正之次日起算(D)自補正期間屆滿之次日起算
27. 撤銷訴訟應如何駁回?(A)不受理決定駁回(B)受理決定駁回(C)訴願有理由駁回(D)訴願無理由駁回
28. 課予義務訴訟應如何駁回?(A)不受理決定駁回(B)受理決定駁回(C)訴願有理由駁回(D)訴願無理由駁回
29. 對於得提起行政訴訟之訴願決定,因訴願決定機關附記錯誤,向非管轄機關提起行政訴訟,該機關應於幾日內將行政訴訟書狀連同有關資料移送管轄行政法院?(A)10日(B)15日(C)20日(D)30日
30. 訴願決定書應附記,如不服決定,得於何時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A)決定書送達之日起2個月(B)決定書送達次日起2個月(C)決定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D)決定書送達次日起3個月
31. 根據最新公務員懲戒法規定自減俸之日起,幾年內不得晉敘、陞任或遷調主管職務?(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複選題
32. 下列何者不屬於行政執行法所明定之即時強制方法?(A)對於人之管束(B)對於物之扣留、使用、處分或限制其使用(C)禁止進入住宅、建築物或其他處所(D)其他依法定職權所為之必要處置
複選題
33. 下列何者不屬於行政執行法所明定之即時強制方法?(A)對於人之管收(B)對於物之扣留、使用、處置或限制其使用(C)禁止進入住宅、建築物或其他處所(D)其他依法定職權所為之必要處置
34. 代替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有與其內容相同之行政處分、有得撤銷之違法原因並為締約雙方所明知者、締結之和解契約未符合第一百三十六條之規定、締結雙務契約未符合第一百三十七條之規定者,無效。上述屬於何種契約?(A)義務契約(B)處分契約(C)對等契約(D)隸屬契約
35. 行政程序法第137條規定行政機關與人民締結行政契約,互負給付義務者應符合契約中應約定人民給付之特定用途、人民給付有助於行政機關執行其職務、人民給付與行政機關之給付應相當並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上述屬於何種契約?(A)單務契約(B)雙務契約(C)義務契約(D)處分契約
36. 行政程序法第136條規定行政機關對於行政處分所依據之事實或法律關係,經依職權調查仍不能確定者,為有效達成行政目的,並解決爭執,得與人民和解,締結行政契約,以代替行政處分。上述屬於何種行政契約?(A)和解契約 (B)雙務氣約 (C)單務契約 (D)處分契約
37. 行政機關既選擇行政契約作為行為方式,則後繼之效果亦應隨之,故其履行問題自應如同民事契約經由訴訟程序解決,亦即當事人應向法院提起該當類型之訴訟,不能再由行政機關單方面以行政處分之方式作為促使或強制他造履行契約之手段。以上與何種原則有關?(A)行為形式併用禁止原則(B)情事變更原則(C)不當聯結禁止原則(D)比例原則
38. 行政程序法第147條中規定行政契約當事人之一方為人民時,行政機關為維護公益,得於補償相對人之損失後,命其繼續履行原約定之義務。以上與何原則有關?(A)行為形式併用禁止原則(B)情事變更原則(C)不當聯結禁止原則(D)比例原則
39. 違法授益處分信賴利益不值得保護是否得撤銷?是否需要補償?(A)不撤銷(B)得撤銷並補償(C)得撤銷不須補償(D)得撤銷,是否補償依情況
40. 違法授益處分信賴利益值得保護程度大於公益是否得撤銷?是否需要補償? (A)不撤銷(B)得撤銷並補償(C)得撤銷不須補償(D)得撤銷,是否補償依情況而定而定
申論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