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初等/五等/佐級◆法學大意
> 無年度 - 106鐵路特考法學大意模擬試題401-468#62110
無年度 - 106鐵路特考法學大意模擬試題401-468#62110
科目:
初等/五等/佐級◆法學大意 |
選擇題數:
68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初等/五等/佐級◆法學大意
選擇題 (68)
401. 有關行政訴訟程序進行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行政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事實關係,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 (B)當事人合意停止訴訟程序時,法院即應受拘束,無論如何皆不得續行訴訟 (C)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時,上訴人絕對只能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其他人一概不准擔任訴訟代理人 (D)交通裁決事件行政訴訟,應向被告機關所在地之管轄法院提起
402. 當人民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而行政法院認為行政機關之不作為雖屬違法,但就人民所請求之行政處分的作成 仍有裁量空間時,應如何裁判? (A)認原告之訴為不合法,裁定駁回 (B)認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判決駁回 (C)判命行政機關作成原告所申請內容之行政處分 (D)判命行政機關遵照行政法院判決之法律見解對於原告作成決定
403. 下列有關撤銷權之敘述,何者正確? (A)撤銷權之行使,須得相對人之同意 (B)撤銷權之性質為請求權 (C)撤銷權之行使期間為消滅時效 (D)撤銷權期間之經過與否,為法院依職權調查之事項
404. 有關留置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留置權為意定擔保物權 (B)不動產亦可為留置權之標的 (C)留置權之成立,不以直接占有為必要 (D)因侵權行為而占有,仍得主張留置權
405. 甲向乙買了三件款式不同之衣服,其中一件有破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原則上甲可向乙同時主張三件衣服均解除契約 (B)原則上甲可向乙主張有破洞衣服部分之解除契約 (C)需要有可歸責乙之事由,甲才可向乙主張有破洞衣服部分之解除契約 (D)需要有可歸責乙之事由,甲可向乙同時主張三件衣服均解除契約
406. 有關僱用人之侵權責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僱用人就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仍負賠償之責 (B)僱用人就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仍不免發生損害,亦負賠償之責 (C)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與僱用人連帶負賠償之責 (D)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僅由受僱人負賠償之責,僱用人無庸負責
407. 被繼承人甲生前積欠乙銀行新臺幣(下同)60 萬元之債務,甲之遺產僅有價值 60 萬元之土地,甲之繼承人 為丙、丁。乙銀行得否向丙一人請求清償 60 萬元? (A)不可,僅得向丙請求清償 30 萬元 (B)不可,乙必須同時向丙和丁請求清償 (C)可,因繼承人對繼承債務負連帶責任 (D)可,因繼承人對繼承債務負無限清償責任
408. 下列何者非訴訟程序當然停止之原因? (A)當事人死亡 (B)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死亡 (C)當事人之訴訟代理人死亡 (D)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
409. 下列有關裁定之敘述,何者錯誤? (A)裁定,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B)裁判,除依法應用判決者外,以裁定行之 (C)經言詞辯論之裁定,應宣示之 (D)對於裁定不服者,得提起上訴
410. 下列何者為直接審理主義之規定? (A)法官非參與為判決基礎之辯論者,不得參與判決 (B)判決,除別有規定外,應本於當事人之言詞辯論為之 (C)當事人主張之事實,經他造於準備書狀內或言詞辯論時或在受命法官、受託法官前自認者,無庸舉證 (D)法院為判決時,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
複選題
411. 刑法上「累犯」規定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行為人必須曾受有期徒刑或拘役以上之宣告 (B)行為人必須在徒刑執行完畢,或一部執行而赦免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 (C)行為人在假釋期間中再為犯罪者,並非屬於累犯 (D)若行為人符合累犯之規定時,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
412. 判決確定後,發見該案件之審判係違背法令者,刑事訴訟法規定之救濟途徑為何? (A)受判決之被告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訴 (B)檢察總長得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訴 (C)檢察官將本案另行起訴 (D)聲請最高法院將該確定判決發回其他法院重審
413. 下列關於貪污治罪條例之敘述,何者錯誤? (A)非公務員亦可能該當貪污治罪條例之犯罪 (B)檢察官犯貪污治罪條例之罪均應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C)對公務員不違背職務行為行賄亦為貪污治罪條例處罰 (D)誣告他人犯貪污治罪條例之罪應依刑法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414. 有關刑法保安處分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因未滿 14 歲而不罰者,得令入相當場所施以監護 (B)有犯罪習慣或因遊蕩或懶惰成習而犯罪者,得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 (C)施用毒品成癮者,於刑之執行前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禁戒 (D)因酗酒而犯罪,足認其已酗酒成癮並有再犯之虞者,於刑之執行前,得令入相當處所,強制治療
415. 甲精神異常,成為進出醫院的常客,某日因不滿母親 A 剪破她的衣褲,而拿菜刀砍死 A。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行為時若為無責任能力之人,不成立犯罪 (B)若依甲之情狀足認其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時,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 (C)若依甲之情狀足認其有再犯之危險時,得令入相當處所,施以強制治療 (D)甲行為時若為限制責任能力之人,得減輕其刑
416. 甲犯行賄公務員罪經法院判刑 1 年,於該罪確定後犯誣告罪經法院判刑 5 月,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誣告罪得易服社會勞動 (B)二罪得定執行刑 1 年 2 月 (C)行賄公務員罪應發監執行 (D)本件無易科罰金規定之適用
417. 下列何者不屬於刑法第 131 條圖利罪之構成要件? (A)明知違背法令 (B)利用公務員身分 (C)要求或期約特定利益 (D)因而獲得利益
418. 自治法規、委辦規則依規定應經其他機關核定者,至遲應於核定文送達各地方行政機關幾日內公布或發布? (A)10 日內 (B)15 日內 (C)20 日內 (D)30 日內
419. 依地方制度法之規定,關於應以自治條例規定之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法律或自治條例規定應經地方立法機關議決者 (B)創設、剝奪或限制地方自治團體居民之權利義務者 (C)關於地方自治團體及各級地方行政機關所屬機關之組織者 (D)其他重要事項,經地方立法機關議決應以自治條例定之者
420. 下列那一種行政訴訟類型,並無假處分制度之適用? (A)撤銷訴訟 (B)課予義務訴訟 (C)一般給付訴訟 (D)確認公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訟
421. 民事或刑事訴訟之裁判,以行政處分是否無效或違法為據者,應依下列何項程序確定之? (A)民事訴訟程序 (B)刑事訴訟程序 (C)由受理法院依職權判斷 (D)行政爭訟程序
422. 下列何種總統發布之命令需要行政院院長之副署? (A)任命行政院院長之命令 (B)解散立法院之命令 (C)任命國防部部長之命令 (D)任命司法院大法官之命令
423. 下列何種程序,採用必要的言詞辯論? (A)督促程序 (B)抗告程序 (C)假扣押程序 (D)本案判決程序
424. 下列關於刑法第 16 條「禁止錯誤」之敘述,何者錯誤? (A)所謂「不知法律」,包含「不認識自己行為為法律所不許」以及「誤認自己行為為法律所容許」 (B)行為人若存在「禁止錯誤」,將發生「阻卻違法」之效果 (C)行為人之「禁止錯誤」,若屬有正當理由而無法避免者,其行為不成立犯罪 (D)行為人之「禁止錯誤」,若非屬無法避免者,視具體情節,得減輕其刑
425. 下列關於刑法「加重結果犯」概念之敘述,何者正確? (A)加重結果犯的「加重結果」必須出於行為人的故意 (B)加重結果犯的「加重結果」必須行為人能預見 (C)「基本構成要件行為」與「加重結果」之間不須具有因果關係 (D)刑法第 332 條第 1 項「強盜殺人罪」即屬加重結果犯的規定
426. 甲因強盜罪判刑確定,後來發現該判決所憑證人乙之證詞為虛偽,乙且遭偽證罪判決確定。甲之救濟途徑為何? (A)聲請再議 (B)聲請再審 (C)聲請非常上訴 (D)聲請撤銷原確定判決
427. 審理案件之法官於下列那種情形不須自行迴避? (A)法官就是本案被害人 (B)法官過去曾告發本案 (C)法官與本案被告是多年朋友 (D)法官與本案被害人訂有婚約
428. 意圖使用而偽造歐元的行為,應如何論罪科刑? (A)成立偽造公文書罪 (B)成立偽造特種文書罪 (C)成立偽造有價證券罪 (D)成立偽造貨幣罪
429. 甲申請建築執照條件不合,希望市府承辦人員乙通融未果,因而以電話向市長捏稱乙向他索取紅包。甲之行為,應如何處斷? (A)刑法第 168 條之偽證罪 (B)刑法第 169 條第 1 項之誣告罪 (C)刑法第 171 條第 1 項之準誣告罪 (D)不成立犯罪
430. 下列關於法律解釋與法律補充之差異的說明,何者正確? (A)目的論解釋劃分法律解釋與法律補充方法的界限 (B)為了不讓法官無法審判,所有的法領域都可以進行法律解釋與法律補充 (C)必須先進行法律解釋,確定存在法律漏洞,才考慮進行法律補充 (D)法律解釋係處理「法規範存在但是不完全」的問題;法律補充則是處理「法規範存在但不清楚」的問題
431. 對於法院尚未確定之裁定不服所提起之救濟,在行政訴訟法上稱為: (A)上訴 (B)抗告 (C)再審 (D)異議
432. 某甲報考公務人員考試,考選部以其資格不符為由拒絕其報考,若考試舉行在即,甲在現行行政訴訟法上可 透過下列那一種制度之聲請,取得暫時參加考試的機會? (A)假扣押 (B)假處分 (C)假執行 (D)停止執行
433. 關於學生受教育權的憲法保障,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學生受懲戒,無論記過或退學,應保障其校內申訴權利 (B)校方處分剝奪學籍時,學生始可提起爭訟 (C)校方處分如侵害學生受教育權應符合比例原則 (D)校方懲戒程序應符合正當法律程序要求
434. 法律授予行政機關於決定法律效果時得行使裁量權,若有裁量濫用時,其法律效果為何? (A)效力未定 (B)違法得撤銷 (C)不當得撤銷 (D)無效
435. 下列何者用來描述信賴保護原則中,有關信賴表現之構成要件要素? (A)行政機關從事行政私法行為 (B)人民相信行政機關從事之行政私法行為合法,並依循該法制環境而行事 (C)人民依循給定的外在法制環境行事,獲得效益 (D)因行政行為的改變,致使舊有的法制環境發生變遷,使人民發生損失
436. 監護人代理受監護人為下列何種行為時須經法院許可? (A)向銀行貸款 (B)接受他人贈與輪椅 (C)購置不動產 (D)向無權占有人主張所有物返還
437. 甲(住所在桃園)、乙(住所在新竹縣)、丙(住所在苗栗縣)三人,在臺中市對丁(住所在苗栗縣)共同 實施侵權行為,丁以甲、乙、丙三人為共同被告,起訴請求損害賠償。對此訴訟,何法院有管轄權? (A)僅臺中地方法院有管轄權 (B)僅苗栗地方法院有管轄權 (C)桃園、新竹及苗栗三個地方法院均有管轄權 (D)桃園、新竹、苗栗及臺中四個地方法院均有管轄權
438. 甲向乙借款 100 萬元,約定 1 年後返還,不料甲於期限屆至後仍未返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得主張甲無權占有 100 萬元 (B)乙得主張甲於借期屆至後仍未返還,為不當得利 (C)乙得主張甲於借期屆至後仍未返還,為侵權行為 (D)乙得另催告甲返還借款
439. 檢察官於何種情形應為不起訴處分? (A)甲在外國傷害乙,乙回國後向檢察官提出傷害告訴 (B)非告訴乃論之罪,被告與被害人已達成和解 (C)另案已受重刑判決確定,起訴無實益 (D)被告受死亡宣告
440. 甲無照駕駛汽車,被警查獲,甲即提出新臺幣 2 千元,請免開罰。試問甲之行為應以何罪論處? (A)刑法第 122 條第 3 項違背職務行求賄賂罪 (B)刑法第 122 條第 3 項違背職務交付賄賂罪 (C)貪污治罪條例第 11 條第 1 項違背職務之期約賄賂罪 (D)貪污治罪條例第 11 條第 1 項及第 4 項違背職務之行求賄賂罪
441. 甲因酒後騎乘機車,該車因而遭警扣留保管。嗣後甲竟乘機擅自牽離並隱藏該車。甲之行為依刑法應成立 何罪? (A)僅成立刑法第 138 條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物品罪 (B)僅成立刑法第 320 條竊盜罪 (C)刑法第 138 條與第 320 條二罪想像競合 (D)刑法第 138 條與第 320 條二罪數罪併罰
442. 下列關於法律適用之敘述,何者正確? (A)適用法律的過程中,如發現條文規定不夠明確,應透過解釋以解明法規範的內容 (B)法條對構成要件的規定不明確,就表示法律有漏洞 (C)某甲控告某乙故意投擲石頭砸壞其汽車,確定某乙有無此行為,在法學三段論法中,屬於確定大前提的 階段 (D)如發現法律規定不足以判處被告之行為有罪,法官應拒絕審判
443. 某甲被建築主管機關下令拆除頂樓加蓋。試問藉由下列那一種制度之適用,某甲或可暫時免於其頂樓加蓋遭 受拆除的命運? (A)假扣押 (B)假處分 (C)假執行 (D)停止執行
444. 下列法院人員,何者不屬當事人得依法聲請迴避之對象? (A)通譯 (B)法院書記官 (C)法官 (D)庭務員
445. 下列何者並非民事訴訟法所設計的制度內容? (A)參加人 (B)輔佐人 (C)特別代理人 (D)辯護人
446. 下列何者,非屬於法定債之發生原因? (A)僱傭契約 (B)無因管理 (C)不當得利 (D)侵權行為
447. 下列有關刑法上「教唆犯」之敘述,何者錯誤? (A)對已有犯意之人為教唆者,不成立教唆犯 (B)教唆行為的對象必須為「特定之人」,不得為「不特定之多數人」 (C)教唆犯在處罰上,是依其所教唆之罪予以處罰 (D)被教唆人雖未因教唆行為萌生犯意,教唆者仍得成立教唆未遂犯
448. 下列何種令狀應備二聯,於執行時以其中一聯交給被告或其家屬? (A)拘票 (B)通緝書 (C)通訊監察書 (D)搜索票
449. 盜取他人印章持以蓋用之行為,依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盜用印章與盜用印文為不同之犯罪態樣,盜取他人之印章持以蓋用,當然產生該印章之印文,祇成立盜用 印章罪,不應再論以盜用印文罪 (B)盜用印章行為為盜用印文行為所吸收 (C)成立盜用印章罪 (D)盜用印章罪的成立仍應以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為必要
450. 關於刑法第 164 條藏匿人犯罪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脫逃之犯人教唆他人藏匿自己者,成立本罪之教唆犯 (B)犯人自為藏匿者,成立本罪 (C)於行為人實行犯罪前將其藏匿,以便利其犯罪遂行,成立本罪 (D)意圖藏匿人犯而頂替者,僅成立頂替罪,不另論藏匿人犯罪
451. 甲在犯竊盜罪後,上街辦事,卻因心虛看到警方一時緊張,被員警盤查時主動供出犯罪行為。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甲符合自首之要件,減輕其刑 (B)甲不符合自首之要件,但因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仍得減輕其刑 (C)甲符合自首之要件,得免除其刑 (D)甲符合自首之要件,得減輕其刑
452. 我國國民甲到日本旅遊時,在東京竊取同一旅行團成員乙之智慧型手機。對甲之竊盜行為,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A)當日本之法律亦處罰竊盜時,我國法院對甲的竊盜行為始具有審判權 (B)我國法院對甲的竊盜行為具有追訴權 (C)我國法院對甲的竊盜行為具有管轄權 (D)我國法院對甲的竊盜行為並無審判權
453. 甲竊取警察巡邏車後,為防護贓物、脫免逮捕,乃當場駕車衝撞前來執行逮捕職務之警員。甲成立何罪? (A)妨害公務罪與竊盜罪,二罪為想像競合犯 (B)妨害公務罪與竊盜罪,二罪為數罪併罰 (C)妨害公務罪與準強盜罪,二罪為想像競合犯 (D)妨害公務罪與準強盜罪,二罪為數罪併罰
454. 警方逮捕通緝犯甲後,發現甲隨身背有背包,依法警方可如何處理? (A)立刻搜索該背包 (B)維持現場,並報請檢察官許可後,始可搜索該背包 (C)立刻搜索該背包,但結束後應向法官聲請補發搜索票 (D)向法官聲請取得搜索票後,搜索該背包
455. 檢察官於偵查中傳喚證人甲作證,卻未依法命甲具結,此一證言在證據法上效果為何? (A)如甲於審判中補行具結,此一證言仍得為證據 (B)有無證據能力之認定,法官應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 (C)不得作為證據 (D)原則不得作為證據,但如甲因死亡等意外事故無法出庭作證時,可作為證據
456. 下列何者可以成立累犯? (A)經大赦後,於 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 (B)假釋中更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 (C)緩刑期滿而緩刑之宣告未經撤銷,刑之宣告失其效力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 (D)經依赦免法特赦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
457. 於財產訴訟事件,如被告就原告所主張之要件事實自認,法院應如何處理? (A)應依職權調查證據認定該事實之真偽 (B)應為被告訴訟標的認諾之判決 (C)應詢問被告自認之理由,以決定是否採為裁判之基礎 (D)應毫無疑問直接將該事實採為裁判之基礎
458. 甲委由乙建商幫其老房子重新拉皮更新,下列有關甲乙間契約之敘述,何者錯誤? (A)原則上乙要先完成工作,才能要求甲給付報酬 (B)如乙施工前,甲未能搬移老房子屋內之東西時,經乙催告甲仍不為之,乙得主張解除契約 (C)如乙施工之際,甲發現乙之施工未照約定時,甲即可主張解除契約 (D)如乙施工之際,甲發現乙之施工未照約定時,甲應先催告請求乙改善,不得逕行解約
459. 關於使用借貸契約,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為諾成契約 (B)為無償契約 (C)為要物契約 (D)借用人負有原物返還借用物之責任
460. 現行行政訴訟裁判費如何徵收?(A)依訴訟標的金額的比例(B)依原告、被告人數計算(C)按件徵收固定金額(D)比照刑事訴訟免徵裁判費
461. 稅捐稽徵法第 12 條之 1 規定:「涉及租稅事項之法律,其解釋應本於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依各該法律之 立法目的,衡酌經濟上之意義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為之。」其所稱「依各該法律之立法目的,衡酌經濟 上之意義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最可能是下列何種解釋方法? (A)文義解釋 (B)目的解釋 (C)立法解釋 (D)比較法解釋
462. 關於貪污治罪條例第 8 條第 2 項前段,「犯第 4 條至第 6 條之罪,在偵查中自白,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 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之規定,所謂繳交全部所得財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繳交行為人自己實際所得財物之全部 (B)繳交包括其他正犯所得部分 (C)繳交行為人名下所有之財物 (D)繳交行為人尚存之犯罪所得
463. 公務員假借職務上權力犯下列何罪,不適用刑法第 134 條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之規定? (A)刑法第 277 條第 1 項傷害罪 (B)刑法第 271 條第 1 項殺人罪 (C)刑法第 231 條第 2 項包庇媒介性交罪 (D)刑法第 302 條第 2 項妨害自由致人於死罪
【已刪除】464. 法院如依法為交付審判之裁定者,發生何種效力? (A)案件視為已提起公訴 (B)向上級檢察機關聲請再議 (C)公訴案件視為撤回 (D)可不經言詞辯論逕行判決(E)一律給分
465. 甲、乙二律師受當事人的普通委任,為丙的訴訟代理人,且其代理權均未受特別限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原則上甲、乙就其受委任的事件有為一切訴訟行為之權 (B)甲、乙不得單獨代理當事人 (C)甲、乙就其受委任的事件得為上訴 (D)甲、乙就其受委任的事件,得為丙選任代理人
466. 有關訴之撤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如法院已為終局判決,而該判決未確定前,原告不能撤回訴訟 (B)如法院未為終局判決,而被告已為本案言詞辯論,無須被告同意即能撤回 (C)如法院未為終局判決,而原告已合法撤回訴訟,原告可再提起同一之訴 (D)如法院已為終局判決,而原告已合法撤回訴訟,原告可再提起同一之訴
467. 甲女未婚,與乙男一夜情後生下丙女,因乙不聞不問,甲遂對乙提起認領之訴。若甲勝訴,乙與丙何時發生 法律上之父女關係? (A)丙受胎時 (B)丙出生時 (C)甲起訴時 (D)認領之訴判決確定時
468. 甲、乙為兄弟,甲有一腳踏車棄置未用,乙覺得可惜,因此以甲之名義,與丙訂定該腳踏車買賣契約。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甲可主張乙為無權處分 (B)甲可撤銷該買賣契約 (C)甲、丙之買賣契約為無效 (D)甲可主張乙為無權代理
申論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