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初等/五等/佐級◆法學大意
> 無年度 - 106鐵路特考法學大意模擬試題1-100#62086
無年度 - 106鐵路特考法學大意模擬試題1-100#62086
科目:
初等/五等/佐級◆法學大意 |
選擇題數:
100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初等/五等/佐級◆法學大意
選擇題 (100)
1. 投保單位非於勞工到職、入會、到訓之當日列表通知保險人者,其保險效力之開始,自下列何時起算? (A)應為通知之當日 (B)應為通知之翌日 (C)通知之當日 (D)通知之翌日
2. 關於刑法第 123 條準受賄罪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行為人於行為時尚不具備公務員身分 (B)本罪包含違背職務與不違背職務之情形 (C)須於任職後履行職務上的承諾 (D)本罪之處罰,得依所準用之受賄罪減輕之
3. 關於刑法第 128 條越權受理訴訟罪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本罪所謂之訴訟事件,包含行政訴訟 (B)本罪之主觀要件限於行為人明知之情形 (C)本罪之行為主體包含一般公務員(D)本罪之行為包含應受理而不受理之情形
4. 關於刑法第 131 條第 1 項公務員圖利罪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本罪之成立以實際上確有獲取利益者為限 (B)本罪包括圖利國庫之情形 (C)本罪包括間接圖利自己之情形(D)行為人須明知其違背法令
5. 有關聲請憲法解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中央或地方機關,於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發生疑義 (B)中央或地方機關,因行使職權與其他機關之職權,發生適用憲法之爭議 (C)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提起訴訟,對於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 法律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 (D)依立法委員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之聲請,就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發生疑義
6. 依現行規定,有關總統、副總統罷免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總統、副總統之罷免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之同意提出 (B)罷免案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半數之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時,即為通過 (C)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須聯名登記、競選;然除立法院移送之罷免案,同案罷免總統、副總統者外,總 統、副總統罷免票,應分別印製 (D)罷免案通過者,被罷免人自解除職務之日起,四年內不得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但於罷免案宣告成 立後自行辭職者,不在此限
7. 依司法院釋字第 603 號解釋,下列何者不屬於個人資訊隱私權之保障範圍? (A)決定是否揭露個人資料 (B)禁止任何人儲存個人資料 (C)知悉並控制個人資料之使用 (D)請求更正記載錯誤之個人資料
8. 依司法院釋字第 509 號解釋之見解,有關刑法誹謗罪規定,行為人對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 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行為人須自行證明其誹謗言論內容確屬真實,始能免於刑責 (B)檢察官或自訴人無須負行為人故意毀損他人名譽之舉證責任 (C)依行為人所提證據資料,認其有相當理由確信其言論內容為真,即可免於刑罰 (D)受誹謗者只要證明其名譽因行為人言論而受損,行為人即應負誹謗罪責
9. 關於刑法第 131 條第 1 項公務員圖利罪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本罪之成立不以實際上確有獲取利益者為限 (B)本罪不包括圖利國庫、政府機關之情形 (C)本罪不包括間接圖利自己之情形(D)行為人不須明知其違背法令
10. 依據我國勞工保險條例第 19 條之規定,參加保險 5 年以上者,年金給付之平均月投保薪資,係指下列何者? (A)按被保險人加保期間最高 60 個月之月投保薪資予以平均計算 (B)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之當月起前 6 個月之實際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 (C)按其退保之當月起前 3 年之實際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 (D)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
11. 下列有關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定型化契約條款之敘述,何者錯誤? (A)定型化契約條款因字體、印刷或其他情事,致難以注意其存在或辨識者,該條款不構成契約之內容, 無論消費者或企業經營者均不得主張該條款之有效性 (B)契約約定消費者違約時,應負擔顯不相當之賠償責任者,應認係違反平等互惠原則之契約 (C)未給予消費者合理審閱期間之定型化契約,其定型化契約條款不構成契約之內容 (D)違反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特定行業之定型化契約應記載與不得記載事項之定型化契約,其定型化契約條 款無效
12. 關於刑法第 131 條第 1 項公務員圖利罪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本罪以公務員對於自己主管或監督之事務為限 (B)本法並無對於圖利罪設有處罰過失犯之規定 (C)本罪僅限於圖利行為人自己之情形 (D)行為人須明知其所為違背法令
13. 甲為林務局編制內之巡山員,某日巡山時,巧遇違法盜林者乙。乙係甲的青梅竹馬,於是予以放行,關 於圖利罪,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之行為屬於一種間接圖利 (B)圖利僅限於違背法令之情形 (C)甲有無得利並不影響圖利罪之成立 (D)甲若收賄則可成立違背職務受賄罪
14. 關於質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質權設定不以交付質物為必要 (B)得於土地上設定質權 (C)質權人得自由處分質物 (D)質權人原則上得收取質物孳息
15. 透過單一行為,絕不可能處於下列何種競合(罪數)關係? (A)想像競合關係 (B)法條競合關係 (C)吸收關係 (D)數罪併罰關係
16. 有關動產物權變動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動產所有權之讓與,非將動產現實交付不生效力 (B)汽車所有權之讓與,除交付外,尚須辦理過戶登記 (C)拋棄動產物權者,並應拋棄動產之占有 (D)動產質權之設定得以「占有改定」之方式為之
17. 甲委託乙證券商購買某上市公司股票,則甲與該券商間的法律關係為何? (A)行紀契約 (B)代辦商契約 (C)居間契約 (D)複委任
18.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下列何者不屬於憲法第 22 條保障之基本權利? (A)收養自由 (B)行動自由 (C)職業自由 (D)隱私權
19. 下列何種法律解釋方法,係屬於依立法者主觀意思之解釋方法? (A)文義解釋法 (B)歷史解釋法 (C)體系解釋法 (D)目的解釋法
20. 下列何者並不具有普通法與特別法之關係? (A)刑法與陸海空軍刑法 (B)刑事訴訟法與軍事審判法 (C)民法與強制執行法 (D)刑法與貪污治罪條例
21. 下列何者非屬自治條例所得規定之處罰? (A)新臺幣10 萬元罰鍰 (B)停止營業 (C)勒令停工 (D)吊銷執照
22. 未規定有罰則之直轄市法規於發布後,原則上應如何處理? (A)應報行政院核定 (B)應報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轉行政院核定 (C)應報中央各該主管機關備查 (D)應報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轉行政院備查
23. 人民單一行為同時觸犯刑法及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規定而依法僅科處罰鍰者,相關主管機關應如何處 理? (A)原則上應受刑法之處罰 (B)原則上應受行政法之處罰 (C)原則上應同時受刑法及行政法之處罰 (D)原則上應由相關主管機關協商決定以何種法律加以處罰
24. 原告就非屬行政處分之行政行為提起撤銷訴訟時,受理第一審訴訟之行政法院應: (A)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 (B)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C)判決原告勝訴 (D)移送最高行政法院審理
25. 某行政機關為行政訴訟之被告,起訴時其公務所在地在臺北市,上訴時變更為新北市,請問此訴訟管轄 法院應以何時為準? (A)起訴時 (B)上訴時 (C)判決確定時 (D)依各階段時點
26. 承攬人 A 公司為定作人甲建造房屋,施工中牆壁倒塌壓傷路人丙,其民事責任之關係原則上為何? (A)甲與 A 對丙負連帶賠償責任 (B)甲單獨對丙負賠償責任 (C)A 單獨對丙負賠償責任 (D)甲與 A 平均分擔賠償責任
27. 於爭執之民事法律關係,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必要時,當 事人得向法院為何種聲請? (A)假執行 (B)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C)假扣押 (D)發支付命令
28. 下列敘述,何者與民事訴訟法之規定不合? (A)原、被告均應有當事人能力 (B)無訴訟能力者應經合法代理 (C)審判長不得許可非律師為第一審之訴訟代理人 (D)每一當事人得委任訴訟代理人 2 人以上
29. 下列何種民事訴訟,非屬專屬管轄事件? (A)分割共有土地之訴 (B)請求移轉買受房屋所有權之訴 (C)確認房屋所有權之訴 (D)請求確認經界之訴
30. 甲向乙購買機車 1 部,約定將機車移轉交付給丙,且丙得直接請求乙交付移轉該車。此種契約約定稱為: (A)第三人負擔契約 (B)債權讓與契約 (C)債務承擔契約 (D)第三人利益契約
31. 地上權消滅時,對於工作物之處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地上權人得取回工作物 (B)土地所有人得以時價購買工作物 (C)工作物有礙於土地之利用者,土地所有人得請求回復原狀 (D)地上權人於地上權消滅後 1 個月內未取回者,工作物仍屬於地上權人所有
32. 刑法第 339 條詐欺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33. 刑法第339條普通詐欺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A)15年 (B)20年 (C)25年 (D)30年
34. 刑法第 324 條第 1 項謂「於直系血親、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之間,犯本章之罪者,得免除其刑」,本條 之性質為: (A)阻卻違法事由 (B)阻卻罪責事由 (C)客觀處罰條件 (D)個人阻卻刑罰事由
35. 甲將其屋委託乙看管,乙竟違背甲之本意,出租予丙開設餐廳,收租牟利,乙所犯何罪? (A)背信罪 (B)竊盜罪 (C)侵占罪 (D)詐欺罪
36. 關於定應執行刑之方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宣告多數死刑者,執行其一 (B)宣告最重刑為無期徒刑者,不執行罰金刑 (C)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 (D)宣告多數拘役,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 120 日
37. 甲因交通違規遭查獲,其於交通違規通知單移送聯「收受通知聯者簽章」處冒簽 A 之姓名。依實務見解, 甲最後應論以下列何罪名? (A)行使偽造署押罪 (B)行使偽造公文書罪 (C)行使偽造私文書罪 (D)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
38. 甲收集偽造貨幣後,又再交付於乙。依實務見解,甲最後應論以下列何罪名? (A)偽造貨幣罪 (B)收集偽造貨幣罪 (C)收集偽造貨幣罪之幫助犯 (D)交付偽造貨幣罪
39. 司法警察於偵查中,遇有下列情形,無搜索票逕行搜索住宅或其他處所,何者屬違法? (A)有明顯事實足信為有人在內犯罪而情形急迫者 (B)因追躡現行犯或逮捕脫逃人,有事實足認現行犯或脫逃人確實在內者 (C)因逮捕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執行拘提、羈押,有事實足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確實在內者 (D)有相當理由認為情況急迫,非迅速搜索,二十四小時內證據有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之虞者
40. 有關緩起訴,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所犯須為最重本刑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 (B)檢察官應參酌刑法第 57 條所列事項 (C)緩起訴期間為二年以上五年以下 (D)追訴權之時效,於緩起訴之期間內不停止進行
41. 案件在偵查中,檢察官認犯罪是否成立或刑罰應否免除,以民事法律關係為斷,而民事訴訟尚未終結者, 應如何處置? (A)續行偵查 (B)停止偵查 (C)提起公訴 (D)不起訴處分
42. 下列何種情形,原檢察官應依職權送再議? (A)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案件,檢察官以被告行為不罰為由,為不起訴處分,而告訴人未聲請再議者 (B)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案件,檢察官因被告犯罪嫌疑不足,為不起訴處分,而無得聲請再議之人者 (C)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案件,檢察官因被告犯罪嫌疑不足,為不起訴處分,而無犯罪被害人者 (D)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案件,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告訴人曾為同意而喪失再議權者
43. 關於刑事訴訟之追加起訴,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得於第二審辯論終結前為之 (B)得於第一審判決宣示前為之 (C)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為之 (D)得就起訴效力所及之犯罪為之
44. 關於「刑事程序法上的訴訟障礙事由(免訴權)」與「刑事實體法上的免責事由(免責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憲法第73條:「立法院委員在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責任。」係屬「刑事程序法上的訴訟障礙事由」 (B)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8項:「立法委員除現行犯外,在會期中,非經立法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係屬「刑事實體法上的免責事由」 (C)地方民意代表在議會中之言論及表決,既不構成「刑事程序法上的訴訟障礙事由」,亦不構成「刑事實體法上的免責事由」 (D)憲法第52條:「總統除犯內亂或外患罪外,非經罷免或解職,不受刑事上之訴究」係屬「刑事程序法上的訴訟障礙事由」
45. 刑法第 339 條違法徵收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46. 甲開車返家途中,邊開車邊吃煎包,未保持安全距離,一不留神,撞傷前方騎乘於快車道的機車騎士,甲趕緊下車查看,原來竟是前幾天與其發生爭執的鄰居乙,甲心想:「活該!」問甲撞傷乙之行為係屬下列何種類型? (A)不確定故意傷害 (B)過失傷害 (C)事後故意傷害 (D)概括故意傷害
47. 某社區大樓之保全甲於值班時,突然間警鈴聲大響,甲仔細觀看警報電腦系統,發現該警報聲係由該社區住戶A家所發出。甲立即報告社區總幹事乙,乙迅速趕到A家門口,猛按電鈴以及撥打A家電話,皆無人應答。乙非常著急,以為A家發生火災或其他意外,於是立即找來鎖匠丙嘗試打開大門門鎖,然而由於A家之大門門鎖構造相當特殊,丙無法打開,最後只好破壞該大門,入內查看。結果,乙進入A屋內之後始發現,A家並無任何異狀,而是因為A家之警報器故障。問乙之此等誤判係屬刑法學理上所稱之何種錯誤? (A)構成要件錯誤 (B)禁止錯誤 (C)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D)容許錯誤
48. 下列各種情形,何者不成立加重強盜罪? (A)甲在捷運月台上對乘客A犯強盜罪 (B)乙在台鐵火車上對乘客B犯強盜罪 (C)丙在計程車上對司機C犯強盜罪 (D)丁在白天侵入D的住家犯強盜罪
49. 甲、乙、丙發生商業糾紛,甲、乙共同決定誣告丙,兩人一起向檢察官提出丙傷害他們之不實告訴。未久甲心生悔悟,而向檢察官撤回告訴,但乙仍執迷不悟,不過檢察官最後還是查明真相,還丙之清白。關於甲、乙之論罪,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成立誣告既遂之共同正犯 (B)甲、乙均無罪 (C)甲成立誣告罪之中止未遂、乙成立誣告罪之障礙未遂 (D)甲、乙成立誣告未遂罪之共同正犯
50. 刑法第 339 條公然聚眾不遵令解散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51. 司法警察偵查犯罪,於下列何種情形,得不用拘票逕行拘提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A)因現行犯之供述,有事實足認為共犯嫌疑重大,情況急迫 (B)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 (C)有事實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之虞 (D)所犯最重本刑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經盤查而逃逸
52. 刑事訴訟法上關於羈押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偵查中,檢察官聲請羈押被告之後,不得聲請法院命被告具保停止羈押 (B)檢察官、被告、辯護人及得為被告輔佐人之人,均得聲請法院撤銷羈押 (C)案件經被告上訴者,羈押期間如已逾原審判決之刑期,法院得命被告具保停止羈押 (D)起訴或裁判後送交前之羈押期間,不算入偵查中或原審法院之羈押期間
53. 關於刑事訴訟法上之搜索,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檢察官聲請法院核發搜索票,經法院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B)對於軍事上應秘密處所之搜索,無論是否妨害國家重大利益,該管長官均不得拒絕 (C)司法警察官因調查犯罪及蒐集證據,認有搜索之必要時,得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搜索票 (D)搜索,限由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檢察官不得實施
54. 關於「告訴乃論之罪」,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被害人就裁判上一罪犯罪事實之一部告訴者,效力及於全部 (B)告訴乃論之罪,對於共犯之一人告訴,其效力及於其他共犯 (C)告訴乃論之罪,於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仍得撤回告訴 (D)告訴乃論之罪,告訴期間六個月,係自犯罪發生時起算
55. 刑法第 339 條誣告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56. 關於刑事訴訟「不告不理原則」之涵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法院只能就經起訴之犯罪進行審判 (B)自訴之效力不及於自訴人所指被告以外之人 (C)檢察官就犯罪事實一部起訴者,其效力及於全部 (D)犯罪未經被害人告訴者,檢察官不得提起公訴
57. 關於刑事訴訟法基於「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所設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數罪併罰,經被告一部上訴,執行刑部份,無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B)再審程序,不問是否為被告利益而啟動,均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C)我國刑事訴訟法於第三審上訴程序,並無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明文規定 (D)非常上訴判決結果,由原審法院依判決前之程序更為審判時,無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58. 刑法第 339 條不能安全駕駛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59. 下列民事訴訟程序中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何者錯誤? (A)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B)由法院依職權調查證據而核定 (C)有交易價額者,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 (D)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
60. 下列民事訴訟裁判費之徵收,何者正確? (A)非因財產權而起訴者,均不徵收裁判費 (B)提起反訴者乃利用本訴程序,均不另徵收裁判費 (C)發回或發交更審再行上訴者,僅徵收原上訴費用半數之裁判費 (D)再審之訴,按起訴法院之審級,依規定徵收裁判費
61. 下列民事訴訟之起訴,何者正確? (A)提起訴訟於法院,應以訴狀為之,均不得以言詞為之 (B)請求將來給付之訴,以有預為請求之必要者為限,始得提起之 (C)須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一律不得保留關於給付範圍之聲明 (D)對於同一被告提起數宗訴訟時,應合併提起之
62. 依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法院因使辯論易於終結,認為必要時,得於言詞辯論前,為下列何種處置? (A)命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本人到場 (B)命被告認諾 (C)命原告撤回訴訟 (D)命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委任律師
63. 下列當事人書狀之敘述,何者正確? (A)當事人或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不得以指印代簽名 (B)當事人於書狀內引用所執之文書者,應添具該文書原本 (C)當事人提出書狀及其附屬文件後,法院應按他造人數製作繕本或影本,並送達於他造 (D)當事人提出於法院之附屬文件原本,他造得請求閱覽
64. 刑法第 185-1條劫持交通工具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65. 下列何種民事訴訟之行為,無須以文書證之? (A)當事人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 (B)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為訴訟行為 (C)當事人合意願由普通法院為裁判者 (D)當事人以合意停止訴訟程序
66. 甲、乙共有之A 地被丙無權占有,甲、乙乃訴請丙返還該地。甲單獨為下列行為時,何者之效力及於甲、乙全體? (A)丙主張承租 A 地,甲自認之 (B)甲為節省訴訟費用,撤回起訴 (C)甲、乙獲敗訴判決,甲提起上訴 (D)甲為訴訟標的之捨棄
67. 訴訟標的對於甲、乙二人必須合一確定而應共同起訴之情形,如乙已起訴,甲卻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同為 原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院應依職權裁定追加甲為原告,以使當事人適格 (B)法院得依乙之聲請,以裁定命甲於一定期間內追加為原告 (C)基於必要共同訴訟之法理,甲無須成為原告,然而仍受本案判決效力所及 (D)基於當事人進行主義,甲有權利向法院表明拒絕為原告
68. 刑法第 339 條加重強制性交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69. 刑法第 339 條通姦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70. 刑法第 297 條意圖營利以詐術使人出國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71. 刑法第 304 條強制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72. 甲、乙共有 A 地,出賣予丙,誤移轉登記予丁。若有下列訴訟紛爭,何者不是專屬管轄? (A)甲以乙為被告,訴請法院裁判分割 A 地 (B)乙以甲為被告,訴請法院確認乙之應有部分為三分之二 (C)丙以甲、乙為被告,訴請A 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丙 (D)甲、乙以丁為被告,訴請塗銷 A 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73. 下列何者具備民事訴訟之當事人能力? (A)設有代表人之外國法人,未經我國認許其成立 (B)胎兒被訴請以其繼承之財產清償所繼承之債務 (C)獨資經營之電器行 (D)里長辦公室
74. 刑法第 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75. 刑法第 339 條侵入住居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76. 關於鑑定、勘驗與人證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鑑定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法院可拘提之 (B)鑑定人原則上由其中一造當事人選任,並定其人數 (C)受訴法院、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於勘驗時,得命鑑定人參與 (D)鑑定人因行鑑定,不得聲請法院訊問證人,亦不得對於證人自行發問
77. 關於訴訟標的法律關係於訴訟繫屬中移轉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如原告主張其為 A 古董之所有人,被告無權占有該動產,向法院訴請被告返還 A 古董,而原告之起訴 合法且非顯無理由,原告向法院聲請發給已起訴之證明,法院應發給已起訴之證明,其可持向登記機 關請求將訴訟繫屬之事實予以登記 (B)移轉之當事人於移轉時喪失當事人適格,當事人直接由移轉之人變更為繼受人 (C)法院知悉訴訟標的法律關係移轉,無須以書面將訴訟繫屬之事實通知繼受人 (D)原告訴請被告塗銷 B 土地之所有權登記,原告起訴合法但顯無理由,原告向法院聲請發給已起訴之證 明,法院不得發給已起訴之證明
78. 關於民事訴訟法院之管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被告住所地之法院不能行使職權者,以中央政府所在地視為其住所地 (B)訴之原因事實發生於被告居所地者,亦得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 (C)被告在中華民國現無住所或住所不明者,一律由其可扣押之財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D)在外國享有治外法權之中華民國人,一律以中央政府所在地視為其住所地
79. 刑法第 339 條公然侮辱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80. 關於文書證據方法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私文書他造不爭執其真正,舉證人仍應證其真正 (B)第三人違背文書提出義務,法院得認依該文書證明之事實為真實 (C)私文書經公證人認證者,推定其為真正 (D)當事人於訴訟程序中曾經引用之文書,不負提出之義務
81. 關於當事人能力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祭祀公業依祭祀公業條例登記為法人後,有當事人能力 (B)胎兒關於其可享受之利益,有當事人能力 (C)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欠缺當事人能力 (D)祭祀公業即使未登記成為法人,其仍為非法人之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仍有當事人能力
82. 刑法第 339 條普通搶奪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83. 關於選定當事人制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同一公害事件之受害人 A1-A30 可選定 D 律師為被選定人 (B)同一交通事故之受害人 A1-A10,選定 A4、A5 為被選定人後,於訴訟中可訂立書面將被選定人更換 為 A6、A7,並通知他造 (C)同一商品瑕疵事件之受害人 A1-A15 選定 A8、A9 代為進行訴訟,A4 不得限制 A8、A9 與他造為訴訟 上和解 (D)同一公害事件之受害人 A1-A30 可選定 C 財團法人代為進行訴訟
84. 關於受輔助宣告之人訴訟行為之要求,下列何者正確? (A)其為訴訟上和解之行為無須輔助人以書面特别同意 (B)就他造之上訴須經輔助人同意 (C)就他造之起訴無須輔助人同意 (D)其提起上訴之行為無須輔助人同意
85. 起訴前之法院調解有無效之原因,當事人有何救濟方式? (A)再審 (B)上訴 (C)請求繼續審判 (D)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
86. 關於刑法第329條之準強盜罪之敘述,何者有誤?(A)因防護贓物 (B)因脫免逮捕 (C)因湮滅罪證 (D)不須當場施以強暴脅迫
87. 刑法第 347 條擄人勒贖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88. 檢察官偵查刑事案件終結提起公訴,何者不是應有之作為? (A)作成並提出起訴書予法院 (B)將卷宗與證據併送交法院 (C)向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D)就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
89. 訊問被告時,無須告知下列何者事項? (A)犯罪嫌疑及所犯所有罪名 (B)被告得選任辯護人 (C)被告得保持緘默,無須違背自己之意思而為陳述 (D)被告得請求法院拘提證人
90. 被告停止羈押後,下列何者情形發生時,仍不得命再執行羈押? (A)被告受住居之限制而違背者 (B)本案新發生應搜索被告住居之事由 (C)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場者 (D)本案新發生應實施預防性羈押之事由
91. 司法警察詢問犯罪嫌疑人的作為,下列何者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 (A)要求其不能陳述有利自己事實 (B)詢問過程全程連續錄音或錄影 (C)報請檢察官許可後為夜間詢問 (D)因其保持緘默而停止詢問進行
92. 刑事訴訟法第 154 條第 2 項規定「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關於本條項 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此之證據指有證據能力之證據 (B)提出證據的舉證責任在法院 (C)本條規定又被稱為罪疑唯輕 (D)間接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根據
93. 刑法第 339 條入侵電腦或相關電腦設備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94. 關於小額程序之適用,下列何者錯誤? (A)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二審裁判不得再上訴或抗告 (B)小額第一審程序中,原告之聲明從請求返還借款新臺幣(下同)8 萬元擴張為 12 萬元,經兩造同意且 法院認為適當者,應從小額程序轉換適用簡易程序,並由同一法官繼續審理 (C)小額第一審程序中,經兩造同意,法院得不調查證據,而審酌一切情況認定事實,為公平之裁判 (D)小額程序第一審法院為被告敗訴判決時,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95. 就證據之保全而言,如確定事、物現狀有法律上利益並有必要時,得向法院聲請何種證據之調查? (A)當事人聽取 (B)當事人訊問 (C)鑑定 (D)證人之訊問
96. 關於證人訊問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以 18 歲之人為證人,如其了解具結之意義與效果者,不得令其具結 (B)證人以書狀陳述者免除具結義務 (C)證人第一次經合法通知不到場者,可拘提之 (D)經兩造同意,證人得於法院外以書狀為陳述
97. 刑法第 339 條破壞電池記錄罪之追訴權時效為多久? (A)30 年 (B)20 年 (C)10 年 (D)5 年
98. 依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之規定,關於事實於法院已顯著或為法院職務上已知之適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事實於法院已顯著,如無當事人提出,法院不得斟酌 (B)事實為法院職務上已知者,如無當事人提出,法院不得斟酌 (C)事實為法院職務上已知者,當事人得於第二審程序再行提出 (D)事實於法院已顯著者,當事人仍須舉證
99. 下列何種情形法院得為中間判決? (A)就獨立之攻擊或防禦方法,未達於裁判之程度 (B)就訴訟標的之一部達於裁判之程度 (C)當事人就請求之原因與數額有爭執,法院認為請求之原因正當 (D)就訴訟標的之全部未達於裁判之程度
100. 關於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三審上訴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第三審法院原則上應於上訴聲明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 (B)第三審法院之判決應以原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 (C)就第三審之言詞辯論,兩造當事人原則上無須委任律師代理為之 (D)經第三審法院發回或發交後,被上訴人不得附帶上訴
申論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