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公職◆刑法
> 無年度 - 法緒概論-刑法篇#3656
無年度 - 法緒概論-刑法篇#3656
科目:
公職◆刑法 |
選擇題數:
27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公職◆刑法
選擇題 (27)
甲、乙共同行竊,甲負責把風,乙進入室內竊取財務,對乙而言,甲為:(A)從犯 (B)教唆犯 (C)牽連犯 (D)共同正犯
甲於餐廳與乙發生口角,遭乙痛歐後逃離現場。甲心有不甘,於一小時後夥同友人數名重返餐廳,將仍在用餐的乙打成重傷。甲之行為是:(A)正當防衛 (B)緊急避難 (C)自助行為 (D)犯罪行為
乙明知甲有意越獄逃亡,事先將梯子置於監獄圍牆旁,但甲不知梯子是乙所準備,乙的行為構成刑法脫逃罪的: (A)共同正犯 (B)幫助犯 (C)牽連犯 (D)教唆犯
【已刪除】某甲為慣竊。法院得於其刑期執行前,對甲施以何種保安處分?(A)禁戒處分(B)保護管束(C)強制工作(D)強制治療
具我國國籍的甲男因經商之便認識美國籍女子乙,二人並於美國租屋同居。甲妻丙女於知悉後,由台灣飛往美國將乙殺害。檢察官得否再丙返國後,依刑法殺人罪之規定將丙起訴? (A)不可以 (B)可以 (C)若丙已被美國檢方起訴,則不可以 (D)需視中美雙方談判結果而定
甲協助好友乙殺害乙的父親,甲應依何罪科處刑罰? (A)普通殺人罪 (B)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 (C)過失致死罪 (D)強制罪
甲與女友乙分手後,懷恨在心,乃調製並對乙潑撒腐蝕性極強之王水,企圖毀容。但甲不知因自己的疏忽,已將王水調製成香水,乙毫髮未傷,甲之行為是: (A)障礙未遂 (B)不能未遂 (C)中止未遂 (D)意圖未遂
甲教唆乙殺害丙,但乙不為所動。甲應以何罪處罰之? (A)教唆殺人未遂 (B)教唆殺人既遂 (C)預備殺人 (D)不構成犯罪
甲得知乙殺害丙,遂出於幫助之意思,提供利刃一把給乙。請問甲之行為應為何種犯罪型態? (A)共同正犯 (B)從犯 (C)未遂犯 (D)想像競合犯 (E)以上皆非
甲因案被羈押一年,經過法院審理後,遭判刑一年六個月確定,請問甲仍應服刑之期間為何? (A)一年 (B)一年六個月 (C)六個月 (D)立即釋放
【已刪除】甲為犯罪幫派的首領,計畫犯罪,並指揮督導乙、丙犯強盜殺人罪,甲成立該罪的: (A)教唆犯 (B)幫助犯 (C)共同正犯 (D)間接正犯
下列何種人員,刑法上規定,不得為自己緊急危難而避難? (A)船長 (B)老師 (C)領隊 (D)市長
【已刪除】甲、乙同舟,遇風將溺,乙奪走甲之救生圈,致甲溺死,乙之行為應受到何種制裁? (A)罰金 (B)罰鍰 (C)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D)要罰
甲與乙共同將丙拉出毆打,甲更於丙欲逃去時將之抱住不放,使乙得下手殺死丙。就丙之死亡:(A)甲為幫助犯,乙為正犯 (B)甲為教唆犯,乙為正犯 (C)甲乙均為共同殺人犯 (D)甲為預備犯,乙為正犯
甲男與乙女結婚週年搭乘豪華郵輪出國旅遊,豈料船難,數百人海中載浮載沉,甲為救其愛妻搶奪瘦弱之丙的救生圈,丙因而溺斃。甲之行為符合下列何者? (A)構成殺人罪 (B)構成正當防衛 (C)構成自救行為 (D)構成緊急避難
醫生在病人身上開刀割取盲腸,其不受刑事處罰之理由為何? (A)阻卻構成要件該當性 (B)阻卻違法性 (C)阻卻責任能力 (D)法官同情醫生懸壺濟世
關於父母懲戒子女之行為,是否成立犯罪之問題,應在何種階層來加以檢驗? (A)構成要件該當性 (B)違法性 (C)有責任 (D)應刑罰性
公務員甲對於職務上之行為,向乙開口要『紅包』,被乙當場拒絕,則: (A)甲犯賄賂既遂罪 (B)甲犯賄賂未遂罪 (C)甲犯預備賄賂罪 (D)甲不犯罪
和誘未滿十六歲之男女:(A)以略誘論 (B)以強制論 (C)以擄人論 (D)以綁架論
夫妻在家中共同觀賞色情錄影帶,則:(A)兩人均犯公然猥褻罪 (B)兩人均犯妨害風化罪 (C)兩人均犯引誘姦淫罪 (D)兩人均不犯罪
夜間侵入他人住宅竊取他人動產者,是屬於:(A)普通竊盜罪 (B)結夥搶劫罪 (C)加重竊盜罪 (D)加重侵入住宅罪
甲舉槍殺乙,乙倒臥血泊中,經路人丙載送醫院,得免一死,此屬於: (A)障礙未遂 (B)不能未遂 (C)中止未遂 (D)迷信犯
偽造私文書達以下何種程度,犯偽造私文書罪? (A)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B)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C)一旦偽造,即推定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D)一旦偽造,即推定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雖以詐術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考試發生不正確的結果,以下何種考試卻仍不妨害考試罪?(A)高等考試 (B)普通考試 (C)司法官特種考試 (D)全國大學聯合招生入學考試
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A)得付保護管束 (B)應付保護管束 (C)不得付保護管束 (D)令入感化教育處所
刑法上的行為:(A)必然是作為 (B)必然不是不作為 (C)不是作為,就是不作為 (D)不可能區分為作為和不作為
下列何者非共同正犯之要件? (A)犯意聯絡 (B)行為分擔 (C)兩人以上 (D)事先計畫
申論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