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線上測驗
登入
首頁
>
公職◆法學
> 無年度 - 法學測驗題1601-1700#82095
無年度 - 法學測驗題1601-1700#82095
科目:
公職◆法學 |
選擇題數:
100 |
申論題數:
0
試卷資訊
所屬科目:
公職◆法學
選擇題 (100)
1601 主物之處分,其效力為何? (A) 及於從物 (B) 不及於從物 (C) 視主物價值而定是否及於從物 (D) 視從物之價值而定是否及於從物
1602 甲十八歲且已結婚,未得父母同意向乙購買房屋,該買賣契約之效力為何? (A) 無效 (B) 效力未定 (C) 得由甲之父母撤銷之 (D) 有效
1603 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加害人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B) 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 (C) 被害人不得請求任何慰撫金 (D) 被害人不得請求任何財產上之損害
1604 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之債務時,各合夥人對於不足之額,應如何負責? (A) 負連帶責任 (B) 依出資比例負責 (C) 依入夥之年資比例 (D) 平均負責
1605 養父母與養子女的關係是: (A) 自然血親 (B) 法定血親 (C) 姻親 (D) 旁系血親
1606 甲向乙借款五百萬元,提供房屋設定抵押權給乙作為擔保,並已有利息二十萬元未支付,若乙將該債權讓與給丙,則: (A) 該債權讓與非通知債務人甲,對甲不生效力 (B) 抵押權不隨同移轉於丙 (C) 該債權讓與非經甲之同意,對甲不生效力 (D) 該債權讓與對未支付之利息不生效力
1607 甲男與乙女訂定婚約後,又與丙女訂婚。乙女得: (A) 主張甲男與丙女之訂婚無效 (B) 解除與甲男之婚約 (C) 請求甲男結婚 (D) 請求丙女損害賠償
1608 甲將房屋出租給乙,租期三年,並由乙占有中,租期尚未屆滿前,甲將該屋所有權讓與給丙,則甲乙間之租賃契約為: (A) 對丙不生效力 (B) 須甲乙間之租賃契約有經公證,始對丙發生效力 (C) 對於善意的丙,不繼續存在 (D) 對丙仍繼續存在
1609 甲為私生子,起訴請求生父乙,確認父子關係存在,此為何種訴訟? (A) 給付之訴 (B) 確認之訴 (C) 形成之訴 (D) 抗辯之訴
1610 關於不動產物權之移轉或設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應經公證人公證,始生效力 (B) 未經登記者,推定其不成立 (C) 非經登記,不生效力 (D) 非經交付,不生效力
1611 當事人雙方以協議定第一審管轄法院者,稱為: (A) 合意管轄 (B) 指定管轄 (C) 法定管轄 (D) 應訴管轄
1612 對於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時,法院得為如何處置? (A) 裁定訴訟費用之擔保 (B) 裁定免繳訴訟費 (C) 裁定准予訴訟救助 (D) 裁定不得起訴
1613 法人進行訴訟時,由何人為法定代理人? (A) 董事 (B) 主管機關 (C) 股東 (D) 業務員
1614 甲搭乙之計程車從台中到台北,到達目的地後,甲拒不支付車費欲離開現場,乙將甲抓住,造成甲之手臂輕傷,乙可能不負損害賠償責任,因為其行為是: (A) 正當防衛 (B) 自助行為 (C) 緊急避難 (D) 無因管理
1615 抵押物賣得之價金,應如何處理? (A) 由各抵押權人平均分配之 (B) 按各抵押權人之債權比例分配之 (C) 按各抵押權人之登記次序分配之 (D) 按各債權之成立次序分配之
1616 甲、乙之買賣契約上分別表示價金為150000 元、十六萬元,則該買賣價金應如何決定? (A) 以號碼表示之150000 元為準 (B) 以文字表示之十六萬元為準 (C) 以最低額之150000 元為準 (D) 應先由法院探求當事人原意為何
1617 甲向乙借款,言明須支付利息,但未約定利率多少,亦無法律可據,則乙得向甲請求之週年利率為: (A) 百分之三 (B) 百分之五 (C) 百分之七 (D) 百分之十
1618 甲之手錶被盜,乙因受讓所有權而占有該手錶,則: (A) 乙不論善意與否皆取得所有權 (B) 甲無故意或重大過失,始得請求回復其物 (C) 甲自被盜或遺失之時起,二年內,得向善意之乙請求回復其物 (D) 甲願償還乙取得手錶之價金者,即得回復其物
1619 養父母與養子女終止收養關係後彼此結婚者,婚姻效力如何? (A) 有效 (B) 無效 (C) 得撤銷 (D) 效力未定
1620 不動產所有人,因擔保數債權,就同一不動產,設定數抵押權者,則: (A) 僅最先設定之抵押權有效 (B) 後設定之抵押權人善意者,該抵押權有效 (C) 數抵押權皆生效力,但其次序依登記之先後定之 (D) 數抵押權皆不生效力
1621 甲乙丙分別共有一屋,則該屋之管理費,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如何分擔? (A) 甲乙丙平均分擔 (B) 甲乙丙按其應有部分分擔 (C) 甲乙丙按使用之頻率比例分擔 (D) 甲乙丙按使用之用途方式分擔
1622 甲於路上遭野狗攻擊,乃擅持乙之木棍擲之,藉以脫身,對乙而言,此為甲之何種行為? (A) 自助行為 (B) 無權代理 (C) 緊急避難 (D) 無因管理
1623 關於胎兒,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利益之保護,視為已出生 (B) 一律無權利能力 (C) 一律有權利能力 (D) 關於其利益之保護,推定有權利能力
1624 以下何者屬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A) 正當防衛 (B) 緊急避難 (C) 依法律之行為 (D) 得被害人的承諾
1625 以精神創作為客體之權利,稱為: (A) 無體財產權 (B) 身分權 (C) 受益權 (D) 平等權
1626 我國中央政府之預算及決算之審查權,屬何機關之職掌? (A) 皆屬立法院 (B) 預算屬立法院,決算屬監察院 (C) 預算屬監察院,決算屬立法院 (D) 皆屬監察院
1627 直轄市市長之產生方式如何? (A) 由市民選舉之 (B) 由行政院院長報請總統任命之 (C) 由行政院院長提名,送市議會同意任命之 (D) 由立法委員選舉之
1628 立法院就委員會審查完畢之議案,逐條朗讀並作廣泛討論的是那一讀會? (A) 一讀會 (B) 二讀會 (C) 三讀會 (D) 四讀會
1629 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是: (A) 14歲 (B) 15歲 (C) 16歲 (D) 17歲
1630 人民對憲法、法律與命令之適用有疑義時,可以聲請大法官會議解釋。請問大法官會議屬於下列何機關? (A) 立法院 (B) 司法院 (C) 行政院 (D) 監察院
1631 下列當事人之間,何者不生繼承關係? (A) 子女與父母 (B) 兄弟姊妹 (C) 繼父母與繼子女 (D) 祖父母與孫子女
1632 繼承人得如何拋棄其繼承權? (A) 以書面向法院為之並通知因其拋棄而應為繼承之人 (B) 以書面向地政機關辦理登記 (C) 以口頭向其他全體繼承人為之 (D) 以口頭向地政機關聲請
1633 殺直系血親尊親屬構成要件對於殺人構成要件構成法條競合的: (A) 吸收關係 (B) 擇一關係 (C) 特別關係 (D) 補充關係
1634 行政處分經撤銷,原則上其法律效果為: (A) 嗣後無效 (B) 溯及既往,失其效力 (C) 效果可予治療 (D) 主觀無效
1635 不當得利之受領人不知無法律上原因,而其所受之利益已不存在者,則: (A) 免負返還或償還價額之責 (B) 應負二分之一返還或償還價額之責 (C) 應負全部返還或償還價額之責,但不負其他損害之賠償責任 (D) 應負返還或償還價額之責外,如有損害,並應賠償
1636 我國最高位階的法律是: (A) 民法 (B) 憲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637 刑期之起算日為: (A) 裁判確定日 (B) 執行開始日 (C) 審理開始日 (D) 羈押開始日
1638 公務人員應向何機關提起復審或再申訴? (A)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B) 人事行政局 (C)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D) 行政法院_
1639 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中所指之「法律」包括下列何者? (A) 法、律、規程、規則 (B) 法、律、通則、條例 (C) 法、律、準則、通則 (D) 法、律、細則、條例
1640 國家在法律上之屬性為何? (A) 非法人團體 (B) 人民團體 (C) 公法人 (D) 私法人
1641 下列何者不屬於行政法? (A) 大學法 (B) 私立學校法 (C) 國家賠償法 (D) 國際法
1642 根據中央法規標準法,下列何者應以法律定之? (A) 民事契約的種類 (B) 國家機關的組織 (C) 上班時間的起訖 (D) 行政機關的內部規則
1643 中央所訂定法規命令的位階高於下列何者? (A) 憲法 (B) 法律 (C) 地方自治規章 (D) 條約
1644 斑馬線的設定,屬於: (A) 一般規則 (B) 一般處分 (C) 特殊規則 (D) 特殊處分
1645 以下何種犯罪不處罰其預備行為? (A) 強盜罪 (B) 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住宅罪 (C) 夜間侵入搶奪罪 (D) 劫持航空罪
1646 緊急命令之頒布,須有下列何種明文根據? (A) 憲法 (B) 法律 (C) 規章 (D) 命令
1647 以下有關憲法的敘述,何者為是? (A) 是用來補充法律的規定 (B) 就國家最根本的事項做原則性或綱領性的規定 (C) 是文字最多的一部法律 (D) 對於法律和命令有違憲之疑慮時,由立法院解釋
1648 夫妻在家中共同觀賞色情錄影帶;則: (A) 二人均犯公然猥褻罪 (B) 二人均犯妨害風化罪 (C) 二人均犯引誘姦淫罪 (D) 二人均不犯罪
1649 總統於收到立法院通過之法律後,至遲應於幾日內公布之? (A) 5日 (B) 10日 (C) 15日 (D) 30日
1650 依憲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法律限制人民之基本權利,應符合下列何種原則? (A) 比例原則 (B) 誠信原則 (C) 公平原則 (D) 信賴原則
1651 刑事訴訟法規定,下列何人得實施勘驗? (A) 被告 (B) 辯護人 (C) 自訴人 (D) 檢察官
1652 和誘未滿十六歲之男女: (A) 以略誘論 (B) 以強制論 (C) 以擄人論 (D) 以綁架論
1653 處罰之裁判確定後,未執行或執行未完畢,而法律有變更不處罰其行為者: (A) 仍應執行其刑 (B) 免其刑之執行 (C) 其刑以已執行論 (D) 未執行之刑減半執行之
1654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 (A) 意圖 (B) 動機 (C) 直接故意 (D) 間接故意
1655 有關行政法上之公營造物,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 由行政主體設置 (B) 無須法規為組織建置的依據 (C) 人與物之功能上的結合 (D) 服務於公共目的
1656 當事人一方就他方對證人之詰問,得以違背法令或不當為由,向審判長: (A) 即時抗告 (B) 準抗告 (C) 聲明異議 (D) 聲請再議
1657 國家賠償責任之成立不以公務員負民法侵權行為責任為前提者,稱為: (A) 代位責任說 (B) 自己責任說 (C) 過失責任說 (D) 故意責任說
1658 下列關於簡式審判程序之說明,何者正確? (A) 簡式審判程序,應以合議庭行之 (B) 必須被告所犯為最重本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時,始能進行簡式審判程序 (C) 被告於準備程序為有罪之陳述時,審判長始能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 (D) 簡式審判程序之證據調查與通常程序相同
1659 行政長官依公務員懲戒法所為的懲戒,其性質為? (A) 行政懲戒 (B) 立法懲戒 (C) 司法懲戒 (D) 軍事懲戒
1660 刑事訴訟法規定,遇有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者,檢察官應速為: (A) 鑑定 (B) 鑑驗 (C) 相驗 (D) 化驗
1661 無隸屬關係之機關管轄的變動,稱為: (A) 委任 (B) 委託 (C) 干預 (D) 變更
1662 關於無證據能力之證據,下列何者最正確? (A) 無證據能力之證據,不生刑事訴訟法之法律效果 (B) 當事人不得提出無證據能力之證據 (C) 無證據能力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決依據 (D) 證據有無證據能力,由法官依自由心證決定
1663 依刑事訴訟法規定,下列何者不屬於被告聲請迴避之對象? (A) 法官 (B) 檢察官 (C) 法院書記官 (D) 公設辯護人
1664 刑事訴訟法將交保或保釋稱為: (A) 具保 (B) 責付 (C) 付保 (D) 保證
1665 法官審判時,發現犯罪之追訴權時效已完成,法官就該案件應為: (A) 無罪判決 (B) 管轄錯誤判決 (C) 免訴判決 (D) 不受理判決
1666 甲在機場大廳扒竊乙;則: (A) 甲犯普通竊盜罪 (B) 甲犯機場竊盜罪 (C) 甲犯侵入有人居住之建築物竊盜罪 (D) 甲以犯車站竊盜罪論
1667 法官要傳喚被告到庭審理,卻發現被告前一天因車禍死亡,法官就該案件應為: (A) 免訴判決 (B) 無罪判決 (C) 管轄權錯誤判決 (D) 不受理判決
1668 公務員甲對於職務上之行為,向乙開口要「紅包」,被乙當場拒絕;則: (A) 甲犯賄賂既遂罪 (B) 甲犯賄賂未遂罪 (C) 甲犯預備賄賂罪 (D) 甲不犯罪
1669 依據法律條文之字義或文義而為之解釋方法,係指: (A) 論理解釋 (B) 文理解釋 (C) 目的解釋 (D) 限縮解釋
1670 傷害致死,為: (A) 實害犯 (B) 具體危險犯 (C) 抽象危險犯 (D) 舉動犯
1671 英美法(不成文法)系國家,法官審理案件應受判例之拘束,但對於不合時宜之判例,原則上是: (A) 由國家元首宣告其無效 (B) 由法院以新判例取代之 (C) 由國會議長宣告其無效 (D) 由人民投票表決廢棄之
1672 老人福利法所稱之老人,指至少滿幾歲以上之人? (A) 六十歲 (B) 六十五歲 (C) 七十歲 (D) 七十五歲
1673 勞動基準法規定之平均工資,謂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之下列何期間內所得工資總額之平均數? (A) 三個月 (B) 六個月 (C) 九個月 (D) 十二個月
1674 行為時之法律以為罪,行為後之法律有變更,於我國刑法乃本於何種主義規範之? (A) 從舊從重 (B) 從舊從輕 (C) 從新從輕 (D) 從新從重
1675 法律與命令二者常被合稱為「法令」,同對人民之權利義務有拘束力,但二者概念上並不相同。以下敘述,何者為非? (A) 法律須由立法機關制定之 (B) 命令係由行政機關訂定 (C) 命令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 (D) 條例、通則並非命令
1676 下列何人非屬於最高法院之編制內人員? (A) 院長 (B) 法官 (C) 法官助理 (D) 大法官
1677 使用法律條文,對某一用語加以解釋,例如憲法第一百七十條規定:「本憲法所稱之法律,謂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之法律。」稱為: (A) 行政解釋 (B) 立法解釋 (C) 司法解釋 (D) 學說解釋
1678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的召集,依公司法規定,原則上由誰召集? (A) 董事長 (B) 總經理 (C) 董事會 (D) 常務董事
1679 依民法規定,下列何者須辦理登記,否則不生效力? (A) 房屋所有權移轉 (B) 鑽石所有權移轉 (C) 股票所有權移轉 (D) 名畫所有權移轉
1680 下列關於「法律種類」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法律可作種種不同的分類 (B) 一部法律往往僅具一種性質 (C) 法律的歸類具有絕對的標準 (D) 法律的種類明載於「中央法規標準法」中
1681 甲基於傷害故意毆打乙,造成乙脾臟破裂死亡,甲應論以何罪? (A) 刑法第二七一條第一項殺人既遂罪 (B) 刑法第二七六條第一項過失致死罪 (C) 刑法第二七七條第一項普通傷害罪 (D) 刑法第二七七條第二項傷害致死罪
1682 下列關於「行政救濟」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包括行政體系內部的檢討及外部的司法審查 (B) 不服訴願結果者,可提起再訴願 (C) 行政訴訟採三級三審制 (D) 行政訴訟不包括公益訴訟
1683 屍體在民法上是否為法律關係之客體? (A) 無條件可以肯定成為法律關係的客體 (B) 不可能成為法律關係的客體 (C) 如果符合公序良俗或法律許可要件,得為法律關係之客體 (D) 依個案由警察機關決定之
1684 甲因竊案在警局作筆錄,因甲向來認為自己的同性戀行為是犯罪行為,而向警方「自首」,但同性戀行為非刑法處罰的行為,警察認為這部分無觸法之虞,此見解係基於何種原則? (A) 罪刑法定原則 (B) 從新從輕原則 (C) 不溯及既往原則 (D) 比例原則
1685 下列關於「法的發展」之敘述,何者錯誤? (A) 有社會就有法律,有法律就有社會 (B) 法律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本身同樣久遠 (C) 法律是變動不居的人類的 (D) 第一部法典由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
1686 關於契約的簽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必定要明示方可成立 (B) 必定要以書面方可成立 (C) 必定要意思一致方可成立 (D) 必定要經過公證方可成立
1687 下列何者非民事的特別訴訟程序? (A) 督促程序 (B) 侵權行為訴訟程序 (C) 公示催告程序 (D) 人事訴訟程序
1688 「被告應與原告同居」屬於何種民事判決? (A) 給付判決 (B) 確認判決 (C) 形成判決 (D) 附假執行的判決
1689 「准被告與原告離婚」屬於何種民事判決? (A) 給付判決 (B) 確認判決 (C) 形成判決 (D) 附假執行的判決
1690 「假扣押」與「假處分」屬於民事訴訟中的何種程序? (A) 通常訴訟程序 (B) 簡易訴訟程序 (C) 特別訴訟程序 (D) 附隨程序
1691 下列關於「法律解釋」的敘述,何者正確? (A) 解釋方法之間有優先的適用順序 (B) 解釋單一法律條文應用單一的解釋方法 (C) 目的解釋具有整合各種解釋方法的功能 (D) 合憲性解釋只有司法院大法官才能使用
1692 胎兒甲在生父搭飛機罹難後,於出生時即可繼承其生父之遺產,係基於民法的何種規定? (A) 權利能力 (B) 行為能力 (C) 意思能力 (D) 責任能力
1693 土地徵收是對於何種原則之修正? (A) 不溯及既往原則 (B) 契約自由原則 (C) 所有權絕對原則 (D) 過失責任原則
1694 下列關於法人的敘述,何者為正確? (A) 社團法人是因財產之集合產生的 (B) 財團法人是由人集合產生的 (C) 財團法人原則上應訂立捐助章程,始得設立 (D) 法人與自然人享有完全相同的權利
1695 航空器失事致人死傷,或毀損他人財物時,航空器所有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其因不可抗力所生之損害,亦應負責,是對於何種原則的修正? (A) 不溯及既往原則 (B) 契約自由原則 (C) 所有權絕對原則 (D) 過失責任原則
1696 醫師對於危急之病症不得無故不應招請或無故遲延,是對於何種原則之修正? (A) 契約自由原則 (B) 不溯及既往原則 (C) 所有權絕對原則 (D) 過失責任原則
1697 勞動基準法規定最低勞動條件,以及勞動契約不得違反勞動基準法,是對於何種原則的修正? (A) 不溯及既往原則 (B) 契約自由原則 (C) 所有權絕對原則 (D) 過失責任原則
1698 民法所規定的實體內容中,下列何者介於財產與身分之間? (A) 債 (B) 物權 (C) 親屬 (D) 繼承
1699 公園中的告示如下:「公園內禁止攀折花木」,則亦禁止將整株花木拔走,係何種解釋? (A) 文義解釋 (B) 當然解釋 (C) 歷史解釋 (D) 擴充解釋
1700 下列何者非法律關係之要素? (A) 法律關係之主體 (B) 法律關係之客體 (C) 法律關係之位階 (D) 法律關係之內涵
申論題 (0)